美國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披露,全國約有280萬人存在「重複註冊」問題,這些參保者同時在多個州登記政府醫保,或參與多個醫療補助計劃,導致每年高達140億美元的財政損失。這一數字不僅暴露了醫保體系的管理漏洞,也反映出監管機制的嚴重缺失。面對如此巨額浪費,各級政府再不採取行動加強核查與問責,寶貴的醫療資源恐怕很難全部用於真正有需要的人。
「重複註冊」問題主要源於各州醫保系統之間缺乏資料共用與協調。由於美國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由各州獨立管理,而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則屬於全國性計劃,跨州、跨系統的信息壁壘使得重複登記難以被及時發現。此外,部分參保者可能因遷移、失業或收入變動而更換計劃,但未主動取消原有註冊;另一些人則可能故意利用漏洞,通過多地參保獲取超額福利。無論動機如何,結果都是對公共資金的嚴重浪費。
每年140億美元的損失,最終由全體納稅人買單。這筆資金本可用於提升醫療服務品質、擴大覆蓋範圍或減輕財政赤字,卻因管理疏失而付諸東流。更令人擔憂的是,重複註冊可能擠佔真正需要救助者的資源,尤其是在醫療資源緊張的偏遠地區或低收入社區。
美國是全球醫療支出最高的國家,2025年預計醫療支出佔GDP的18%,人均醫療費用遠超其他發達國家。未覆蓋或超出保險範圍的醫療費用每年高達數千億美元,部分患者因無力支付費用不得不而放棄治療。
要解決重複參保問題,可以從技術、制度與法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聯邦政府來推動各州醫保系統聯網,通過即時數據比對,識別重複註冊者。現有的聯邦數據工具(如T-MSIS)還需要進一步優化,以確保信息準確且及時更新。第二是各州政府定期覆核參保者資格,要求病人提供收入、住址等證明,並設立舉報機制,鼓勵公眾監督。最後是對故意騙取福利者追究法律責任,完善退出機制,幫助因疏忽導致重複註冊的民眾合規調整。
儘管《平價醫療法案》(ACA)擴大了醫保覆蓋範圍,但截至目前美國仍有約3000萬人沒有醫療保險。此外,許多有保險的人仍面臨「覆蓋不足」的問題,即保險計劃的自付額(deductibles)、共付額(copayments)過高,導致患者仍需承擔巨額醫療費用。
醫保資金是美國社會的「救命錢」,其使用效率直接關係到弱勢群體的生存權益。在聯邦財政吃緊、醫療成本攀升的當下,放任漏洞存在無異於對公眾信任的背叛。
醫療補助服務中心此次的披露的問題,也許能成為新一輪改革的起點,而非又一份被束之高閣的報告。通過跨黨派合作加上技術上創新,才有望建立起一個公平、透明、可持續的醫保體系,讓每一分稅款都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