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法分子利用雙11促銷氣氛,將大量冒牌物品混入電商正貨之中散貨。海關於上月20日至本月14日期間,採取代號「雙節棍」打擊跨境轉運冒牌物品特別行動,其間共偵破29宗案件,檢獲12萬件懷疑冒牌物品,總值約6,500萬元。







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版權及商標跨境調查組高級調查主任廖偉傑透露,海關一直留意最新跨境冒牌物品活動的趨勢,包括走私情況及模式,從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打擊策略。近年網上購物日漸普及,而雙11購物節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綫上購物盛事之一,其間交易量巨大,物流高峰亦隨之而來。
部分不法份子企圖利用網絡交易的隱閉性及物流的複雜性,在巨大的物流量掩護底下,將冒牌物品混入一些正貨的電商物品之中,混水摸魚出入境本港。有見及此,海關展開針對性執法行動,透過情報分析及風險管理,加強打擊不同層面的跨境冒牌電商活動。
同時,海關亦與負責處理跨境電商物流的大型平台加強合作,在大型物流中心加強巡查及檢驗。另一方面,海關亦於各區負責處理跨境電商貨物的物流中心,重點檢查高風險轉口貨物。
在為期大約3周的特別行動之中,海關得到物流業界的充份支持及合作,在多個物流中心偵破29宗涉及轉運冒牌物品案件。經初步調查後,有關物品全部轉運往海外,目的地分別為美洲、歐洲及中東地區。
綜合今次行動,海關留意到檢獲的物品及不法分子作案趨勢,有以下數個特點。首先冒牌物品種類繁多,包括服飾、鞋履、電子產品及奢侈品等。此現象並非偶然,背後反映雙11期間獨特的市場生態及不法分子的營運策略。
部分消費者在雙11的促銷氣氛下,希望以低於正貨的價錢,購入一些有品牌標籤的商品,此需求亦為各種冒牌貨提供廣闊的市場。另一方面,雙11參與者涵蓋各年齡層面及不同收入水平者。
不同的消費者對不同的商品均有需求,例如年輕人追求潮流服飾及新型電子產品。此現象導致不法分子提供多種類的商品以迎合需求,而且亦希望藉着雙11期間將冒牌物品混入正牌的電商貨物當中,以逃避海關的截查。
第二,行動中檢獲大批電子產品及配件,當中不乏一些新型的電子產品配件,可見不法分子亦跟上潮流,希望於雙11期間推出新型號的冒牌物品以作招徠。而相對於大型的家電,此類小型物品例如無綫電耳機,因為體積小巧,方便隱蔽及運輸,而且貨值相對較高。
最後,檢獲物品當中亦發現有高仿真度的奢侈品,例如名牌手袋、名錶、銀包及鞋等,可見不法分子為針對不同的消費群級,除了推出一般的冒牌貨外,亦會推出一些價格高昂的高級高仿版本,令不法分子有更大的利潤空間,故驅使他們提供仿制精度以滿足高端假貨市場的需要。
海關呼籲本地物流業界,要對客戶的貨物提高警覺,假如懷疑所處理的貨物涉及侵權活動,可向海關舉報。海關會繼續留意物流業界最新發展,加強透過情報分析採取執法行動,嚴厲打擊不同層面的侵權活動。市民應該光顧信譽良好的商舖,如有懷疑,應向商標持有人或代理查詢。
根據商品說明條例,任何人進出口、銷售、或為銷售用途而管有冒牌物品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以被判罰款50萬元及監禁5年。市民亦可致電海關24小時舉報熱綫1828080,或透過舉報罪案電郵或網上表格舉報侵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