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室整頓 查理斯三世撤安德魯王子爵位逐出官邸

本報訊
「沒有人能凌駕於君主制之上——即使是國王的弟弟。」這句話成了安德魯王子(Prince Andrew)王室生涯的終結宣判。

2025年9月16日星期二,英國安德魯王子(左)和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參加肯特公爵夫人的安魂彌撒後離開。美聯社

《美聯社》報道,隨著安德魯與性罪犯傑弗里艾普斯坦(Jeffrey Epstein)關係的細節陸續曝光,並引發國會質疑他免租居住於溫莎堡附近大型莊園的特權,國王查理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於週四(30日)出手,決定切割弟弟,以防王室再受醜聞牽連。

白金漢宮聲明指出,國王已採取行動,剝奪安德魯所有頭銜與榮譽,包括他自出生以來持有的「王子」身分。自此之後,這位醜聞纏身的英國皇室成員將僅以「安德魯蒙巴頓溫莎(Andrew Mountbatten Windsor)」為名。

同時,他也被迫搬離已居住逾20年的溫莎堡旁皇家別墅「皇家小屋」(Royal Lodge)。

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憲政專家普雷斯科特(Craig Prescott)表示:「王室需要在安德魯與皇室其他成員之間劃出最清晰的界線,而國王正是這麼做了。」

查理斯明確表態 防醜聞再拖王室下水
本月稍早,安德魯雖宣布停止使用王室頭銜,但無法平息媒體對其醜聞的追蹤。反而引發部分國會議員要求正式剝奪其爵位並驅逐出皇家小屋,否則國會辯論將使王室再度陷入輿論風暴。

查理斯現年76歲,正接受未公開癌症治療;他此舉除為整頓王室、應對長年爭議,也為長子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順利承襲奠定基礎。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皇室專家喬治格羅斯(George Gross)指出:「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表態,既是為了當前整頓,也為了未來繼承。這讓威廉王子未來更輕鬆——這顯然也是考量之一。」

安德魯問題仍未解
儘管查理斯的決定有助保護君主制度,但並未終結安德魯的困境。

近日關於他的新聞再度爆發,起因是維珍尼亞朱佛雷(Virginia Giuffre)遺作回憶錄出版。朱佛雷指控自己遭艾普斯坦販運,並在17歲時與安德魯發生性關係。這位移居澳洲的美國女子今年稍早自殺身亡。

她的兄長史凱羅伯茲(Sky Roberts)讚揚妹妹多年來揭露真相的勇氣,並要求對國王之弟提起刑事訴訟。安德魯多次否認與朱佛雷發生性關係或涉及任何罪行。

歷史學家勞尼(Andrew Lownie),著有安德魯與前妻莎拉費格森(Sarah Ferguson)傳記《特權:約克家族的興衰》(Entitled: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House of York),認為有理由對他展開進一步調查,包括性交易與濫用公職等罪嫌。
他對BBC說:「我不認為事情就此結束,後續可能還有更多爆料。不過至少這次王室總算採取了果斷行動。」

母親生前庇護 已不再可能
65歲的安德魯是已故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次子,曾任英國皇家海軍軍官逾20年,2001年起轉任全職王室職務。他長年成為八卦媒體焦點。2007年,他以超出開價20%的高價賣出位於溫莎堡附近的房產,買家據稱是當時哈薩克前總統納扎爾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的女婿,引發外界質疑該交易是否涉及政治利益。

再加上他與前利比亞領袖格達費(Moammar Gadhafi)之子的關聯,使他被迫辭去英國「國際貿易與投資特使」職務。

皇室觀察家普遍認為,安德魯多年來能倖免於嚴重後果,部分原因是他是女王最寵愛的孩子。

然而,2019年11月,安德魯為澄清與艾普斯坦的關係接受BBC專訪,卻因缺乏對受害者同情及言辭牽強遭輿論撻伐。節目播出後,他被迫辭去所有公職與慈善職務。

如今,查理斯決意斬斷弟弟與王室最後的連結。皇家小屋長年是他堅持不退的據點,過去他拒絕歸還長達75年的租約;如今他將被迫遷往國王位於英格蘭東部的桑德靈厄姆(Sandringham)私人莊園。

君主制的轉型期
專家普雷斯科特認為,安德魯的「流放」象徵著君主制在伊麗莎白女王2022年駕崩後的轉型。

他說:「女王在世時,人們不願批評王室,因為那幾乎等於對女王本人不敬;但查理斯沒有那樣的崇高地位,他明白君主制必須向國會與民意負責。」

「這是王室轉變為一個可受議會監督的公共機構的一部分,」他補充說,「社會與國會都要求國王有所作為,而他確實採取了行動。」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

即時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