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孟青
冒牌水風波繼續發酵,採購樽裝水事件,折射出不止香港政府,而且是包括本地企業以至個人均普遍存在的「食老本」思維。懶惰與不思進取原來早已植根香港,成為本地風土病。
根據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電台節目指出,社會和商業環境複雜、騙案增加,政府人員採購時的洞察力和警覺性,未必配合社會最新情況,並且與市民期望有落差,當局需要提高人員警覺,加強把關者的角色。
許局長的意思,顯然是指政府內部普遍停留在運用舊思維處事、未有及時與時並進的食老本心態,未有及時甚或拒絕更新作業流程。
更令人髮指的,在於習非成是,後患無窮。當有心人要裝冇心人,趁機鑽空子搵著數,缺乏警覺性的一方,自當難辭其咎。更值得關注者,係事件不是因為「價低者得」所導致,難免令市民產生更多聯想。事件牽引出市場對制度改革的呼籲,唯改革當然重要,關鍵不止在於加強內部人員對工作流程的監察與盡職審查,更在於無論是大額抑或中小額投標、新舊承辦商,以及重要和非重要物資,皆要按及時更新的指引打醒十二分精神,時刻保持及提高警覺。
今時今日,極需重塑工作文化的,豈止一個政府部門,香港地抱著「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鐘」心態的打工仔何其多,祖父輩生於憂患,我們這一代處於鹹淡水交界,下一代生於安樂,只怕一切都得來太易,事事懶得思考深究如何改進,試問香港如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