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雋鶱
大女兒過去兩個學年,即小五、小六兩年都是自己乘搭巴士返放學,反而到了今年升中,放學仍是獨自乘交通工具,但每天由我親自驅車送回校。此舉原因有二:新入讀的學校有嚴謹的交通規則,我們就是全校五十位幸運兒之一,抽中私家車送校許可證,因此不好浪費,物盡其用。另一更重要原因是,大女兒是插班考入她首選的學校,位於深灣的滬江維多利亞學校,入讀Year 7,但亦是學校中學制度的第二年。適應,就是女兒至今最大挑戰之一,因此每天親自送返學,就是提供多一個溝通、開解,甚至是求救的平台給她。
從就讀了六年的傳統小學,轉至一所專攻IB課程的中學:阿女,中文數轉英文數搞得掂嗎?識到新朋友嗎?習慣好似大學無固定班房\u5605上課形式嗎?沒辦法,回想自己當年初到加拿大留學,一整年也未完全習慣,少不免多了點苦口婆心。但原來只是我太低估這年代學生的適應能力!
首份功課是製作一條兩分鐘短片,還好之前要她為小學時的交流團拍攝和製作紀錄短片,於是這次拍攝、剪片、講稿撰寫都由她一手包辦,兩天便完成了。
久不久在家中又要開網上會議:「我們小組想在開放日售賣自家製曲奇,同時亦組了一隊樂隊作演出,所以有很多細節要商討。」
直至早幾天:「明天化學科測驗。」於是我翻出會考時化學科的筆記,刨了大半天,再準備解釋基本的邏輯、公式等等:「爸爸,我識晒啦!」我花了兩年才懂的公式,你怎麼可能兩個月便懂!「學校不是要考你背公式,而是如何從這些公式,策劃一個實驗出來!」
看來我已沒擔心的必要,更肯定自己乖乖做一個司機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