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 樂

(許芷茵)

  若然要為完美產品做宣傳推廣,那可真是一點樂趣也無。情況就如一個人美心善、才高八斗的美女,何勞任何人介紹?慕名而至的人一早由街頭排到街尾!真正考功力的,一定是優點等待你來發揚光大、缺點有勞你來化醜為妍的——亦即世間上大多數產品。

  長篇大論沒意思,簡單直接地舉例說明:例如可樂。它的成分是碳酸水、糖(或代糖)、焦糖色素、磷酸、咖啡因和天然香料,風靡全球超過一世紀,與其市場推廣策略大有關連。

  可樂由美國藥劑師John Stith Pemberton在1886年發明,本來是藥水稀釋的保健飲品,品牌故事實在大煞風景!可是聰明的宣傳推廣人員介紹給大家的,不是深褐色超甜有汽碳酸飲料,而是解渴、舒暢、歡樂,在不少的宣傳物料中,朋友、共享和熱鬧也是重要元素。

  在這個健康意識超強的年代,可樂無益已不是秘密,就算出現健怡、零糖等變奏,亦難與健康扯上關係。但,這是必然嗎?在落後地區旅遊或公幹,不論在餐廳、會議室,甚至酒店,任何飲品皆有一種「信不過」的感覺。

  清楚記得多年前在印度出差,會滿腹狐疑地瞪視酒店房間內整齊排列的瓶裝水——明明未開封,為甚麼水平線就是高低參差不一樣?

  跑天下的人都有這個錦囊旁身:哪管去到荒山野嶺、天涯海角,端上來的清水、果汁、茶、咖啡……很多時都會出事,有經驗的旅者會點的永遠是罐裝可樂,而且要整罐端到面前來自己開封。

  此時此刻,可樂就是最衛生、最健康、最安全的盟友!

  說了這許多,絕對不是在為可樂做宣傳,而是想指出:成功的推廣賣的不是商品,而是情緒價值。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