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近「粉紅十月」國際乳癌關注月,香港乳癌基金會今(29日)公布最新《香港乳癌資料庫第17號報告》。研究發現,年輕或確診期數較高的乳癌患者,出現遠端復發(即癌細胞擴散至其他器官)的風險更高;此外,與其他類型相比,三陰性乳癌患者較易復發,其遠端復發(擴散至其他器官的風險)後三年存活期中位數估算僅14個月。
逾四成遠端復發患者確診第三期
報告涵蓋2006年至2013年間確診並接受乳房手術的患者,比較611名於10年內出現遠端復發的患者,及3,619名至少10年內無復發的患者。結果顯示,出現遠端復發的患者確診期數明顯較高,逾四成屬第三期。此外,40歲以下年輕患者、癌細胞增殖指數(Ki-67)高、腫瘤細胞級別高(生長速度較快)或出現淋巴血管侵犯的患者,遠端復發風險亦較高,惟不同乳癌類型之間的風險未見明顯差異。

醫生:遠端擴散痊癒機會極低
香港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成員、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宋崧引述研究指,不同乳癌類型雖不影響遠端復發的整體風險,但影響擴散發生時間,其中三陰性乳癌患者復發較快,遠端復發後三年存活率亦明顯較差,估算中位數為14個月。
2022年本港新增5,182宗入侵性乳癌個案,相當於每14名婦女中便有1人可能患病。香港乳癌基金會管治委員會成員、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沛基表示,約八成患者確診時已屬第一至三期,「而第一至三期患者的遠端復發比率隨跟進時間增加而上升,一旦出現遠端擴散,痊癒機會極低。由於癌細胞擴散至不同器官後難以進行局部手術,加上擴散過程中細胞不斷變異,可能產生抗藥性,導致無法單靠一種藥物治療,甚至最終無藥可用。遠端復發期最長可達15年。」

籲40歲以上婦女定期篩查
對於政府已將乳癌篩查先導計劃恆常化,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霍何綺華表示,首階段成效令人鼓舞,今年推行第二階段,基金會亦參與其中,現時有512人符合資格,已有443人接受檢查,其中2人確診乳癌。
霍何綺華建議政府分三階段實施全民篩查,包括為高危女性提供乳房篩查、在低收入地區啟動試點計劃,以及結合前兩階段經驗,落實全民乳癌篩查。她同時呼籲40歲或以上婦女定期接受篩查,避免錯過早診早治的機會。
記者、攝影:何姵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