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輸入外勞/失業率/餐廳/飲食業】勞工處補充勞工計劃(輸入外勞)自2023年開始,本港失業率持續上升至今年5至7月的3.7%,而餐飲業更升至6.4%。勞顧會僱員代表譚金蓮今日(25日)在商台節目表示,自去年底起,工會及區議員已接獲不少飲食業工友反映,部分本地長工被迫轉為「散工」或「替更」,不但被削減工時「唔夠工開」,甚至當僱主聘請足夠外勞,即向工作多年的本地員工支付七天代通知金直接解僱。
長工被逼轉散工 僱主請夠外勞即炒本地工
譚金蓮指情況在今年上半年起在不少餐廳、酒樓和快餐店陸續發生,加上飲食業失業率已升至6.4%,反映輸入外勞後對本地勞工就業打擊嚴重。她認為外勞計劃進行兩年後,業界人手需求已有很大變化,建造業和零售業也一樣,促請當局叫停輸入外勞,坦言情況令人相當憂慮。
相關新聞:
餐飲業失業率升至6.4% 酒樓結業潮釋放大量勞工 黃家和:毋須再輸入外勞
餐飲業爆內訌?黃家和稱可停止輸入外勞 飲食界今聯署要求延續 黃所屬聯會「轉軚」
失業率上升仍引外勞惹關注 李家超:行業轉型現差異 嚴打黑工保本地就業





有無良僱主扣起外勞三分一薪金
她又指現行外勞計劃中,本地僱員與外勞「二比一」規定過於寬鬆,僱主即使把全職工友變散工、只要有一定的工時,勞工處也認為這符合定義。當工友被解僱後,一直找替工去補這些本地員工位置,只要上報的資料符合最低上班時間,即使不停換人仍符合「二比一」規定,導致本地員工很難找到全職工作。
至於有僱主稱「外勞係工資中位數、唔會省到錢」,譚金蓮則指,理解僱主要承擔外勞的住宿和膳食,但有很多外勞稱薪金被扣起不止一成。以餐廳侍應平均1.4萬月薪為例,有外勞表示實際收到的月薪僅過萬,顯示有無良僱主會扣起外勞三分一薪金。而譚金蓮更指外勞一般不會主動舉報,因為「一舉報就會無咗份工」,加上月薪一萬元也已比內地高一倍。

質疑有議員「選擇性失聰」 未能代表業界
日前飲食業立法會議員張宇人否認外勞與本地工人「搶飯碗」,又稱聽到有外勞分擔工作令打工仔「開心咗」。譚金蓮表示聽過這說法,但質疑相關議員,「侍應、廚師揾唔到工,呢啲失業工友嘅聲音佢又聽唔到?」、又指他無向政府反映相關失業慘況,直言「佢已經唔能夠代表業界反映社會情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