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夢)
來自廣東惠州的攬佬(SKAI ISYOURGOD)今年27歲,五年前開始在內地網絡平台發布單曲。他的作品融合美式RAP元素與地道廣府方言,又「土」又「潮」的風格極富個人特色,迅即在青年群體中走紅。
最近,攬佬的單曲《大展鴻圖》(見圖)在抖音、YouTube等社媒平台吸引眾多關注,更有不少明星和KOL翻唱,一時間街頭巷尾人人談論此「神曲」,風頭無兩,儼然一場網上網下的視聽狂歡。
《大展鴻圖》的出圈,依稀讓我們想起十多年前在YouTube一夜爆紅的《江南Style》,同樣的東西文化碰撞,同樣的嘲諷兼惡搞,同樣的眾人效仿。民間「草根」智慧藉助互聯網澎湃活力傳播全球,這在社媒和直播當道的時代早已不是新鮮事,而更值得我們關心的是:熱鬧的背後,是甚麼?
朋友說《大展鴻圖》著實為推廣粵劇助力不少,細問,原來此曲開篇正正出自粵劇名作《帝女花》名篇《香夭》。藉由後現代式「轉譯」,原本幽咽哀傷的粵曲經變奏及重寫歌詞而搖身一變,成為年輕人口口相傳的另類時尚。原來,傳統與時潮之間的距離,從來都不遠。
即使《大展鴻圖》的成功不可複製,若我們乘勢推廣粵劇或其他門類傳統藝術,仍可參考其爆紅的底層邏輯:率性、生動且活潑。原本生活已繁瑣又辛苦,Z世代年輕人放學放工後,最希望見到聽到的絕不是正襟危坐,而是親切尋常。好玩、有趣、不循常理,這是新媒體產品走紅的不二法門。當我們想要傳揚推廣傳統文化和藝術,先不要想怎樣「教育」年輕人,而是放下身段,和年輕人玩在一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