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杉磯訊
2021年至2024年間,全加州犬隻檢測出接觸致病無形體病(Anaplasmosis)細菌的陽性率倍增,該疾病傳播源與萊姆病的蜱蟲相同。專家認為,這對加州居民來說是個潛在的早期預警信號。
《洛杉磯時報》報道,狗飼主需要警惕鮮少聽過的無形體病,該病會導致犬隻發燒或嗜睡、無食慾並體重下降,但許多根本無任何跡象,極少數情況下,可能會流鼻血、頸部疼痛並癲癇發作。

黑腿硬蜱會傳播無形體病和萊姆病。CDC/美聯社
非營利組織伴侶動物寄生蟲委員會數據顯示,過去五年,加州犬隻檢測感染陽性率飆升。人類也可能被感染,但狗比人更容易被蜱蟲叮咬,加上較常檢測,確實可充當人類的「哨兵」。
無形體病和萊姆病是由西部黑腿蜱傳播。加州超過一半的縣被列為高感染風險縣,包括聖塔芭芭拉縣和聖地牙哥縣。
在被認為具有中度風險的洛杉磯縣,目前約有1.2%的狗檢測呈陽性,是五年前0.5%的兩倍多。
但伴侶動物寄生蟲委員會認為數字被低估,估計僅涵蓋特定地理區域內三成的寄生蟲活動。
氣候變遷是導致全國蜱傳疾病增加的眾多因素之一,氣溫升高使寄生蟲得以進入新地區並延長繁殖季節。專家坦言,在氣候溫和的加州,風險全年都有。
西部黑腿蜱正從北加州遷移至南加州。同時,細菌性埃里克體病的媒介棕色犬蜱也從墨西哥向北遷徙至南加州。
好消息是,幼犬和人類通常可透過抗生素迅速康復。但一些專家表示,公眾對此威脅認識不足,醫生們也不一定能立即診斷出,導致患者常無法獲取正確治療。
西部黑腿蜱喜在潮濕、涼爽環境中茁壯成長。專家對未來傳播前景存在分歧。
戴維斯加大獸醫學院醫學和流行病學教授弗利(Janet Foley)認為,牠們不太可能在乾旱的南加州肆虐,但出現在馬里布、文杜拉和聖地牙哥等地區。
但獸醫瑞安(Brad Ryan)則認為蜱蟲可能會在此大量繁殖。
加州公共衛生署報告顯示,近年來,人類確診和疑似病例不斷增加,2020年至2021年翻倍且持續至2023年。
2023年,幾乎所有21例病例(包括來自洛杉磯縣的八名患者)均與前往北加州或美國其他地區有關。
瑞安建議在年度健康檢查中對犬隻進行常見媒介傳播疾病篩檢,全年服用預防跳蚤、蜱蟲和心絲蟲的藥物。
蜱蟲叮咬風險通常在春初及秋季第一場雨後達到高峰,接觸草叢戶外活動會增加致病機率。
為了減少蜱蟲叮咬的可能性:請穿長褲和長袖;衣物噴灑驅蜱劑;返家後脫衣清潔,高溫烘乾15分;仔細檢查自身和寵物是否有蜱蟲,最好檢查髮際線、耳後、肚臍、腋窩和腹股溝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