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聯社電 ▍
從返校購物單、化妝顏色、餐廳的低卡路里選擇,到策劃16歲生日派對,堪薩斯州15歲高中生契齊(Kayla Chege)向人工智能(AI)聊天機器人ChatGPT求教時事無巨細,但她特別注意不要讓其幫她做功課,試圖將互動限制在日常問題上。一項新研究發現,青少年與AI互動越來越多,逐步視AI是一個夥伴,能夠提供建議和友誼。
過去幾年來,對於學校作弊的憂慮主導了圍繞孩子和AI的話題。但現實情況是AI在許多青少年的生活中,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青少年們表示,AI已經成為個人建議、情緒支持、日常決策和問題解決的最佳來源。
根據提倡合理使用屏幕和數碼媒體的「常識媒體」(Common Sense Media)的最新研究,超過70%的青少年使用過AI夥伴,而且有一半的青少年會經常使用。
「數碼朋友」陪伴左右
該研究將AI夥伴定義為專為「數碼朋友」而設計的平台,例如Character.AI或Replika,它們可以自定義特點或個性,並能提供情感支持、陪伴以及感覺像人類的對話。但研究人員表示,ChatGPT和Claude這類以問答為主的熱門AI網站,也被用來當朋友。
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青少年和專家們擔心AI能可能會重新定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加劇孤獨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危機。
「AI隨時可用。它永遠不會對你感到厭倦」,阿肯色州18歲男生奈爾(Ganesh Nair)說,「與AI交談時,你永遠是對的,永遠都是有趣的。你在情感上總是有道理的。」
這一切曾經很吸引人,直到今年秋天他得知一位高中同學依賴「AI夥伴」給女友寫交心對話,後來又讓聊天機器人寫下了分手短信,結束了兩年的戀情。
這段故事令奈爾醒覺,他說:「這讓人覺得有點反烏托邦式的感覺,由電腦生成一段真實關係的結局,這幾乎就像是我們讓電腦取代了我們與人之間的關係。」
在調查中,31%的青少年表示,他們與AI夥伴的對話,與真實朋友相比「同樣滿意或更滿意」。即便有一半的青少年表示不信任AI的建議,但仍有33%的青少年曾與AI討論嚴肅和重要的問題,而不是與真人討論。
這項研究在4月和5月期間對全國1000多名青少年進行了調查。
監管不足有風險
研究的主要作者兼「常識媒體」首席研究員羅博(Michael Robb)表示,這些發現令人擔憂,應該向父母、教師和決策者發出了警告。現在蓬勃發展且基本不受管制的AI產業,就像智能手機與社群媒體一樣,與青春期兒童形影不離。
他表示,青春期是發展身分認同、社交技能與獨立性的關鍵時期,AI 夥伴應該是真實世界互動的補充,而非取代:「如果青少年在AI 平台上發展社交技能,他們不斷得到肯定,卻不受挑戰,也沒有學會讀懂社交暗示或理解別人的觀點,那麼他們在現實世界中就無法做好充分的準備」。
該非牟利組織在一項「風險評估」中分析了幾個受歡迎的AI夥伴,發現這些平台對年齡限制不夠有效,而且可能會生成性愛資料、提供危險建議和有害內容。該組織建議未成年人不要使用AI夥伴。
去年佛羅里達州一名14 歲男孩在與 Character.AI聊天機器人建立情感依附後自殺身亡,引起全國對兒童與聊天機器人交往潛在危險的關注。
正在領導多項有關青少年與AI的研究的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教授泰爾策(Eva Telzer)發現,小至8歲的兒童都在使用生成式AI,還發現青少年在用AI來探索性和尋找伴侶。
許多青少年也表示,他們會使用聊天機器人寫電郵或訊息,以便在敏感的情況下使用正確的語氣。
泰爾策說:「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是,他們不再相信自己能做出決定。他們需要AI的回饋,才覺得自己可以判斷一個想法是否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