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
當102歲的陸艾明靜坐在三藩市長者公寓家中,窗外陽光灑落,她眼神依然堅定,像極當年在抗日戰場上用歌聲喚醒民眾的自己。
這位1923年出生於俄勒岡州的老戰士,用一生書寫了女性堅韌與民族命運交織的詩篇,從抗戰文工團員到新中國教師,再到遊歷全球的銀髮旅人,是一部跨越世紀的歷史。
陸艾明父親早年以「紙兒子」身份來美打工,辛勤儲錢後返鄉娶妻並將全家接來美國。1930年前後,舉家定居香港與廣州,並收養兩兒子。當時的陸艾明才8歲,已說流利英語。
日本投降一刻 眼淚無聲落下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全國掀起愛國浪潮。還是學生的她投身抗日宣傳,參加廣州大學學生組織的「紅紅歌詠團」,演唱抗戰歌曲、參演話劇,奔走市井與鄉野。她曾在街頭唱《放下你的鞭子》《死裡求生》等作品,激勵百姓。
廣州淪陷後,她輾轉回港,在勞工子弟學校教英語,秘密加入「抗日同志同盟會」。1939年香港危機四伏,隔年她在姐姐介紹下加入東江縱隊北江支隊,成為游擊隊文工團員。
1945年8月15日,東江縱隊行軍至英德縣前線,忽接前方捷報:日本無條件投降!那一刻,她站在人群中,眼淚無聲地落下。
戰後,她重返香港勞工子弟學校任教,1949年回國投身建設新中國。她與東江縱隊文工團成員的謝明結為連理,育四子女,定居廣州。
今年獲三藩市僑界表彰
新中國成立後,陸艾明在廣州少年宮與市內多所機關擔任教育工作。50至70年代,她經歷反右、下鄉、「五七」幹校與文化大革命的政治風暴。曾自請到郊區從事三年體力勞動,她堅強地撐過一切。
1983年,她在廣州退休;1990年代初,她隨子女回美,落腳三藩市。75歲起,她開始周遊列國,兩度出版《艾明遊記》。
疫情期間,她透過通訊與世界保持連結。2025年,中國抗戰勝利80周年,陸艾明獲得三藩市僑界表彰,譽為反法西斯戰爭女英雄。
如今,歲月模糊了她的聽力。但提起往事,她卻總能一五一十、清晰如昨。那段在戰火中寫下的青春,那些犧牲與榮耀的名字,彷彿刻在她的心底深處,從未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