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7%上市公司換核數師 會財局:有審計費減幅逾4成

會財局發布《2024-25年度查察報告》,去年有2631家香港上市公司,當中17%或約447家公司曾更換核數師,該比例每年變動相若。而該局期內受查察的項目中,有16個涉及更換核數師的首年審計。當中,13個項目的審計費低於往年,降幅介乎個位數字至逾4成,而中位數字約20%。該局主席孫德基個人認為,香港是自由市場,聘用會計師時的定價應由買方及賣方自行決定,該局主要關注其質量、獨立性有否受損,而長遠而言來看,「蝕錢去做生意,遲早未必比得起員工薪酬」,加上市場有競爭,相信市場會自然調節。

新股旺場或補貼審計費

他續指,該局一直有就審計費用進行調查及研究,而近半年新股市場蓬勃或有助會計師行補貼整體審計費。另如果更換核數師太遲,接任的會計師行有相當的壓力,故該局會在查察時,挑選相關項目,了解其質量有否受損。

有公司一年換3次會計師

該局行政總裁賴翠碧補充,審計費的高低與項目投入時間有關,另關注接任的會計師行是否有足夠人手及經驗。她透露,會財局未來數日會公布有關近5年核數師輪換情況的報告,其中有公司一年更換3次會計師行,形容如果年內3次更換「工人,(你)都未必接受到」。

期內,受查察的項目中,有16個涉及更換核數師的首年審計。當中,2個項目獲評AQR 3級(即需要改進)及10個獲評AQR 4級(即需要重大改進);另8個項目在年底或年結前,因不同因素而更換核數師,包括雙方未能就審計費用達成共識、會計處理有分歧、「公司埋唔到數」等。

賴翠碧認為,懲罰不能達到最佳效果,該局會用不同方法及手段,等待會計師行自身改善,除非會計師行極度不合規,否則不希望前期「行個步(懲罰)」。至於會財局就羅兵咸永道的相關審計進行獨立調查方面,她表示該案件的調查進行中,正積極處理。

去年14宗調查轉交研訊

查察部主管劉建汝表示,未來一年的查察對象選取方面,仍會視乎一籃子因素,可能會挑選對市場變動較為敏感的行業,如本地零售及餐飲業,以及虛擬資產等新興行業,以了解審計師處理這些風險的情況。她提及,過去一年的上市公告中,絕大部份更換核數師的原因是雙方就審計費用未能達成一致意見,有機會因整體經濟環境變差,公司有節省成本等考慮。

該局亦公布《2024-25年度調查報告》,年內完成16宗調查,其中11宗涉及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5宗涉及專業人士。當中14宗已轉交紀律處分部門研訊。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