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育兒補貼首覆蓋全國 具擴大內需意義 惟消費效應或不及「以舊換新」

中國人口連續3年出現負增長下,內地昨日發佈《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首次覆蓋了全國範圍,並有別於早前各地推出針對「二孩及以上」方案,將「一孩」也納入補助範疇。對於市場影響方面,據內媒引述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宋雪濤指出,相較於育兒補貼規模多少,更重要的是政策對於擴大內需和「投資於人」的積極態度;不過,國盛證券宏觀分析師楊濤認為,育兒補貼不同於「以舊換新」或消費券,或不存在明顯乘數效應。

今年補貼規模料達1,200億

根據育兒補貼制度方案,內地將向2025年1月1日出生、3周歲以下的嬰兒按年發放補貼,每年發放3,600元(人民幣,下同),直至嬰兒年滿3周歲;而2025年1月1日前出生、且尚未年滿3周歲的嬰兒,則按應補貼月數折算計發放補貼。上述兩者對應的補貼規模,今年料合共約1,200億元。

各地正制定育兒補貼制度具體實施方案,預計可在8月下旬陸續開放申領。除了中央補貼外,部份經濟發達地區亦可附加補貼,進行「省補」、「市補」,目前已有20多個地方推出育兒補貼政策,例如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生育三孩或以上可獲補貼超過10萬元。

對衣著、居住等具正向影響

宋雪濤認為,育兒補貼本質上是增加居民部門的轉移性收入,提高其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根據研究顯示,這對於食品消費影響並不顯著,但對於衣著、居住、生活用品、交通通訊和醫療保健支出均有顯著正向影響;同時,此舉亦有助推動消費結構升級,預計每增加1%的轉移性收入,農村居民發展享受型消費佔總消費比重將提高2.6%。

不過,他指育兒補貼是對商品消費補貼的補充,再結合發改委強調「將督促地方分領域分時段細化資金使用計劃,優化補貼發放方式」的言論,今年「國補」(國家補貼)加碼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

相關影響料偏長期、偏溫和

國盛證券宏觀分析師楊濤則認為,育兒補貼對消費的拉力偏長期、偏溫和,短期影響有限,加上考慮到今年下半年出口和經濟下行壓力可能加大,相信「穩消費」仍需直接政策支持。

他又指,中國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為0.68左右,即上述補助今年可帶來約800億元的消費增量,約佔社會零售規模總額的0.16%。

母嬰用品及奶粉業最先受惠

至於政策對股市影響,他認為短期內母嬰用品、奶粉等產業可望率先受益,中長期則可能帶動教育、玩具文具等消費,利好相關產業表現。

事實上,有關《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消息傳出後,港股多隻育兒概念股衝高後回落,最終中國育兒網絡(1736)周二收市仍升100%;澳優(1717)升3.67%;貝康醫療(2170)及中國飛鶴(6186)則分別升0.69%及0.43%。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