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工務工程開支不斷擴大,加上即將開始發展的北部都會區,開支將進一步增加。行會成員、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今日(17日)在立法會大會提出「檢視工務工程優先次序,確保重點項目提速提效」的無法律效力的議員議案。
5年財政現赤字 工程開支不降反增
陳克勤指政府在2019年起財政出現赤字,5年入不敷支,現時的財政可謂嚴峻,政府採取多項節流措施,包括取消部分民生津貼,在不同程度影響市民生活,雖然「樣樣都慳住先,但留意到工務工程開支一年比一年多」,在財赤下增幅愈來愈大,由2021/22年的700億港元增至2025/26年的1,200億港元,但必須留意公共資源是市民共同財富,要「每一分每一毫都花得其所」,促請審慎檢視工程的優次。
區域供冷工程省400億 證審視部分項目有成效
陳克勤舉早前提出暫緩區域供冷工程為例,指因可採用新技術降低成本及更具能源效益,經多翻討論政府亦認同並押後項目,並省回400億港元開支,證明審視部分項目成效是可以為庫房節省費用。他強調,政府必須建立更明確的評估架構,改革理念,不單要制訂單一部門的採購政策,亦要加強工程工務監管,確保工程不要超支加重庫房負擔,又舉政府在北環綫項目引用國家標準,令主綫及支綫同時興建,更希望政府在重點項目上「提速提效」,盡早惠及市民。





工程界憂「餓死業界」 籲穩定工程量
提出修正案的工程界議員盧偉國強調工務工程項目對提振經濟和改善民生有重要貢獻,建議政府整理現有的大、中、小型工務工程項目清單,審時度勢,按輕重緩急有序落實各項工務工程項目。他表示,關稅戰導致全球經濟不穩,各行各業,包括建造業亦受到波及,並已出現經營困難的問題。認為在檢視工務工程項目清單時,政府亦應設法防止工程量大起大落,以確保香港的持續發展及保障建造業從業員的就業機會,強調財赤並非叫停工務工程的理由,恰巧應要政府注入「活水」,切勿「重蹈業界一時做死,一時餓死的覆轍」。
業界陷惡性競爭 議員倡優化資源分配
建築、測量、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亦提出修正案,指受經濟和樓市放緩的影響,本港的私人發展項目和工程量大幅減少,顧問合約投標價出現割喉式的惡性競爭,很多業界公司均面臨困難,要減薪裁員,甚至被迫結業。建議在維持政府基本工程開支平均每年約1,200億元水平的前提下,優化公共資源分配,以紓緩政府的財政壓力,避免大幅度削減涉及民生的開支。
盧偉國及梁子穎所提出的修正案獲過半議員贊成通過,而因盧偉國的修正案通過,謝偉銓不提出修正案;而張欣宇的修正案則由陳克勤要求記名投票,最後共有26票棄權,修正案獲得通過;至於何敬康的修正案不獲通過。
最後由陳克勤動議的「檢視工務工程優先次序,確保重點項目提速提效」的議員議案,經盧偉國、張欣宇及梁子穎修正後獲得通過。
記者:李健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