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院舍法例(雜項修訂)條例》正分階段實施,如提高最低人手規定、調高住客的最低人均樓面面積、引入院舍主管註冊制度等。政府今(14日)向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交代實施進程,稱過去有100多宗個案檢控後成功定罪,而目前有400多間院舍未符合人均面積要求,有2間計劃在未來結業。
為加強對營辦人的問責,任何院舍申請新牌照或首次就現有牌照續期,須提名一名管理人員擔任院舍的負責,2025年3月底,社署共處理513宗新牌照或牌照續期申請,期間並未因提名院舍負責人事宜而拒絕、撤銷或暫時吊銷任何院舍的牌照;2025年3月底,分別有1,278人和229人註冊為註冊院舍主管或臨時註冊主管。





過去5年約100宗檢控成功定罪
政府表示,過去五年,牌照處每年平均巡查院舍約8,000次。實政圓桌田北辰質疑政府未有提供實質數字,如多少違規個案、檢控數字、判罰情況等。社會福利署副署長關淑儀表示,每年度約發出100多宗警告信件,過去5年約100宗檢控成功定罪,如發出警告信院舍未有遵從則會進行檢控。
針對住客最低人均樓面面積要求,自2024年6月16日或之後高度照顧院舍每名住客的最低人均樓面面積須為9.5平方米,而中度或低度照顧院舍須為8平方米。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表示過渡期持續8年,相信對業界而言是「鬆動」的過渡期,部分院舍選擇重新裝修、有院舍減少床位。關淑儀補充,法例修改前約有四百多間院舍未符合標準,至今則改善至389間,而這些院舍絕大部分可透過減少宿位解決,目前有4間暫時未有計劃減少、2間計劃結業。
社福界狄志遠表示,2032年約有5,000個床位將減少,質疑供應減少長者難覓宿位。何啟明表示,目前全港共有約1,200家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合共提供約98,000個宿位,入住人數約83,000人,因此即便減少5,000宿位,仍有盈餘滿足需求。他又表示,長者不會存在「冇錢入住」的問題,因統一評估只檢視身體狀況,稱「哪怕係香港首富,只要身體夠差,都可以入住安老院」。
修例後院舍有最低人手規定。選委界議員江玉歡表示,社署最近12個月的警告紀錄,過半為未能符合安老院人手規定,雖然措施「立心」很好,但實際有難點,詢問目前缺乏多少人手,而目前很多註冊保健員非在職,詢問如何吸引他們投身行業。何啟明表示,本地培訓之外,也會有境外招聘,去年有7000個外勞名額,隨後每年多2000至3000個,為期3年。
記者:曾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