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無家學生多資源枯竭引關注

本報訊

加州無家可歸學生人數再創新高。根據上月公布的入學資料,2023-24學年全州共有23萬443名無家可歸學生,比前一年增加9.3%。在部分地區,如科恩縣(Kern),增幅更達10%,總數超過7,200人。

改變用詞鼓勵申報

在科恩縣,教育人員不使用「無家可歸」一詞,而是改稱「住房不穩定」或「過渡家庭」。縣教育局負責人威廉姆斯(Curt Williams)表示,這有助減少污名,讓更多家庭願意申報居住狀況,從而讓更多學生獲得所需服務,如免費交通、教材、家教與輔導。

這些學生通常居住於汽車、旅館、戶外或與其他家庭共住。根據聯邦麥金尼-文托法案(McKinney-Vento Act),學校必須識別無家可歸學生並提供穩定就學支持,即使學生搬家也能留在原校。

隱性學生難以識別

學校過去多年難以全面識別無家可歸學生。一方面,家長擔心學校通知兒童福利或移民機構;另一方面,許多家庭並不了解與他人合住也屬無家可歸的一種情況。

2021年,州議員里瓦斯(Luz Rivas)推動一項法案,要求所有與學生接觸的學校員工接受培訓,學會察覺無家可歸的跡象,例如學生經常搬家或收不到信件。該法實施後識別數量明顯增加,儘管全州入學人數下降,但去年仍比前一年多識別出2.1萬名學生。

但研究顯示,實際人數可能仍被低估。根據全國無家可歸教育中心估算,真正的無家可歸學生人口可能是符合免費午餐資格學生的5%至10%。

學習困難更為嚴峻

無家可歸學生在校面臨多重挑戰。他們的曠課率與違規率更高,成績普遍落後。2023年,僅有16%的無家可歸學生數學成績達標,是全體學生中表現最差的一群。

「學校無法解決無家可歸問題,但可以提供穩定、安全的學習環境,協助學生擺脫貧困與流離狀況。」全國無家可歸學生權益組織Schoolhouse Connection執行長杜菲(Barbara Duffield)表示。

經費枯竭服務恐減

過去幾年,加州學校依賴聯邦疫情紓困金擴展支援服務。拜登政府推出的「美國救援計劃」中,撥出8億元用於協助無家可歸學生,資助學區聘請輔導員、培訓職員等。

加州另有約120個學區獲得McKinney-Vento法案補助,去年合計1,590萬美元,用於交通、書包、人手與服務。不過,這些資金正在快速耗盡。大多數疫情相關援助即將到期,而特朗普政府最新預算也未為2026-27年度預留McKinney-Vento撥款。

共和黨的預算方案更計劃削減Medicaid、糧食補助與其他針對低收入家庭的項目。

同時,移民政策收緊也讓許多家庭害怕尋求協助,進一步加劇居住不穩風險。

教育學者、UCLA教授畢紹普(Joseph Bishop)指出,對無家可歸學生來說,失去資助將是「毀滅性的打擊」。他說:「加州正是全國無家可歸學生危機的中心,我們應該非常驚慌——這些孩子還能否獲得應得的教育?」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