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財赤下,公共服務收費頻傳加價或削減資助,普羅市民自然不會高興,「有車一族」更可能叫苦連天。政府昨日一次過公布4項交通相關收費調整,全部跟車主有密切關係,不過當中「有加有減」,違泊「牛肉乾」等定額罰款增加,但中九龍繞道收費下調至收8元;電動私家車牌費亦放慢加價步伐,拉長至6年推行。這兩項「輕微減辣」決定,可說是回應了議員和車主部分訴求,民建聯更形容是「行政與立法良性互動成果」。
電動車越來越普及,去年約七成新登記私家車為電動車,慳油錢、牌費平是最大賣點。不過庫房缺水,加上電動車市場趨成熟,政府近年對電動車稅務優惠已縮減,並於今年4月提出分3年加牌費,最終加幅相當於汽油車牌費約七成,令不少「油轉電」車主戲謔遭「割韭菜」。
相關文章:
電動車新牌費詳解|11月起分6年實施 2030年最貴$1.1萬 即睇Tesla/BYD/Benz/BMW型號牌費
隧道加價|香港仔隧道、城門隧道9.21起加價至8元 中九龍幹線通車後收8元






特意點明聆聽事務委員會意見
不過,運物局決定從善如流,調整分五階段逐步實施,讓市民有較長適應期,至2030年才加至最貴的牌費。內地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但近年出現嚴重內捲,車廠劈價推售,甚至出現「零公里二手車」;國產電動車近年攻港,亦吸引越來越多本港車主購入,若然只分3年加牌費,對車主轉用電動車意欲難免打折扣,有議員更擔心會影響《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進程,即2035年或之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的目標。
本身是電動車車主的工聯會議員陸頌雄指,車主對新調整安排的接受程度較高,他在一些車主社群中了解過,大家都覺得「平多幾年都好」。他強調政府對電動車的優惠始終是過渡性質,逐步減少是大勢所趨,分別只是步伐快慢,加上加價後牌費仍比油車便宜,相信真正有意用電動車的人不會因此卻步。他認為電動車要普及,關鍵始終是充電設施,期望政府繼續增加及妥善管理充電位。
加價向來是敏感議題,昨日公布的4項收費措施中,對於交通違例罰款、咪錶加價幅度維持原先建議,但除了電動車牌費有所讓步外,對於中九龍繞道收費亦聽取了政黨建議,由10元減至8元,各大黨派普遍表示歡迎。局方在新聞公布特別指明,兩項修訂都是考慮交通事務委員會的意見後作出的調整。
有議員私下指,今屆議會中,政府聽取議員意見後從善如流,並點明是因應議員意見而修訂建議的次數不算很多,認為今次兩項調整體現了行政立法良性互動。亦有議員認為,運物局局長陳美寶擅於「風險管理」,尤其政府即將公布網約車平台規管框架,備受關注兼有高度爭議性,雖說是「一單還一單」,但政府今次從善如流,向跟進交通議題的議員表達友善,日後溝通及推動政策會較為暢順。
有建制中人分析,「捆綁」4項收費公布在策略上明智,避免社會過於集中於某項調整,例如「牛肉乾」加價,輿論上可達致「分散焦點」效果,同時顯示政府有聆聽意見,有加有減令市民感覺「舒服啲」。
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