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4月在憲報刊登《2025年控煙法例(修訂)條例草案》,透過修訂現有法例,實施新一階段控煙措施。立法會議員江玉歡今日(13日)在一個委員會表示,當局近年積極推展控煙政策,目前已經實施多項控煙措施,惟若再進一步推進控煙十招,力度之大必然會增加個人與社會利益之間的張力。
質疑單純減吸煙人數涉自由問題
江玉歡表示,由於二手煙對公眾健康的危害,她認同需要在室內禁煙或控制二手煙。不過若政策過於激進,單純追求大幅減少吸煙人數,甚至實現無煙城市的目標,則牽涉到個人自由問題,更質疑是否對個人有害就要控制,直言「坐成日夠有害啦,係咪唔可以坐成日呢?」
她續說,公共衞生成本是維持自由城市其中一項,稱「你係唔係想連呢個成本都唔畀呢」,認為當局今次的措施「太盡」,強調「如果我哋真係要控制公共成本,不如禁埋糖、禁肥胖、禁酒、禁食鵝肝、肥叉燒好唔好?」關於當局禁用加味煙、電子煙等,據她所知,除了幾個非洲城市,「國際上還有哪些國際自由商業城市推行像香港的全面控煙措施?」





關注為何煙民下降經濟損失更大
江玉歡又指,根據2007年香港大學和昆士蘭大學的研究,吸煙每年將為香港造成53億元的經濟損失及公共衞生成本。然而吸煙人數從2008年的67萬下降至2021年的58萬,但政府卻指出2024年相關的經濟損失已達82億元,質疑「煙民數字已大幅減少,為何卻招致更大筆的經濟損失?82億這個數字是怎樣計算出來?」
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表示,自由的前提是有意志及知情權,上癮後意志會被剝削,個人自由選擇亦被剝削,她指吸煙及吸毒有上癮情況,絕不可用自由意志說可選擇做這些事情。衞生署規管事務總監封螢則解釋為何吸煙人口下降但成本上升,指吸煙引起的疾病,今時今日需要昂貴專科治療,醫療成本大幅增加,吸煙最多的年齡層是40至59歲,如步入老年到大概65歲,就是最高發病率的階段。
記者︰黃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