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三地海關上月進行為期兩周聯手打擊跨境轉運冒牌貨物活動,當中包括高級品牌的冒牌手錶,又發現轉運地方由以往歐美等國,轉為中東及非洲國家,行動中檢獲約7萬件冒牌物品,市值4100萬元,拘捕2名貨車司機。





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高級調查主任鍾旨惠講述行動詳情時表示,香港海關與內地及澳門海關,在今年4月14日至26日,舉行一連兩星期的粵港澳海關聯絡執法行動,加強打擊經三地轉口到歐洲、美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冒牌貨物。行動中香港海關共偵破15宗案件,檢獲約7萬件疑為冒牌貨物,當中包括手錶、電話及配件、球衣及鞋具等,市值4100萬元,行動中兩人被捕,任職貨車司機,現正保釋候查。
是次執法行動中,海關透過情報分析,風險評估及實地勘察,鎖定多個位於葵涌、青衣、元朗及天水圍的拆貨場搜查,即物流公司向從不同渠道進口香港的貨物,派送本地或轉運到外地前,提供拆卸、組裝以及暫存服務的地方,不法分子會利用位置較為偏遠及隱蔽的拆貨場,轉運冒牌貨物,意圖增加執法人員的調查難度。
今次所檢獲的懷疑冒牌貨物,全部運往外地,當中以中東國家如杜拜佔最多數,在過去2024年3次聯合行動中,按檢獲物品的貨量及市值計算,大約有五至六成前往歐洲及美洲的國家。今次行動中約有六至七成往中東及非洲國家,而歐美地區下降至兩至三成左右。
此外,檢獲的7萬件疑為冒牌物品,當中有約17000件即四分之一是冒牌手錶,其中有不少屬較名貴品牌,做工及質素都較好,是今次檢獲物品的貨值較以往高的主要原因,經調查後,人員發現檢獲的冒牌手錶,全部都是運往杜拜及埃塞俄比亞,並非供應本地市場。
海關呼籲本地物流業界,要對客戶貨物提高警覺,如懷疑所處理的貨物,涉及侵權行為,應向海關作出舉報。海關亦會繼續留意物流業的最新發展,並加強透過情報分析,採取執法行動,嚴厲打擊不同層面的侵權行為。香港海關亦會與內地及澳門海關繼續合作,加強情報交流,保持緊密聯繫,嚴厲打擊跨境轉運冒牌貨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