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盤︱換屆選舉民建聯內部爭崩頭 漁農界或遇「內訌」

立法會年底換屆,各路人馬正摩拳擦掌,其中立法會最大黨民建聯,除了現任議員謀求連任,多名年輕黨友亦躍躍欲試,無論是直選、功能界別以至選舉委員會界別,皆有新人欲分一杯羹。尋求連任者向來有一定優勢,惟非「坐定粒六」,據聞已任13年議員的漁農界何俊賢,就有機會面對業界代表兼黨友挑戰。

民建聯目前坐擁19個議席,有黨中人希望來屆「多多益善」,「邊有政黨嫌議席多?」他指在新時代下,民建聯正轉型為「治理型政黨」,對議政水平要求提高,不止提出問題,也要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投放資源和時間極多,甚至比過往有反對派時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期望得到回報。

立法會年底換屆。(資料圖片)
立法會年底換屆。(資料圖片)

 

民建聯領導層7月換屆。(資料圖片)
民建聯領導層7月換屆。(資料圖片)

 

民建聯領導層7月換屆。(資料圖片)
民建聯領導層7月換屆。(資料圖片)

 

立法會換屆選舉年底舉行。(資料圖片)
立法會換屆選舉年底舉行。(資料圖片)

 

政圈耳語,大埔區議員陳博智有意出選漁農界。(陳博智fb圖片)
政圈耳語,大埔區議員陳博智有意出選漁農界。(陳博智fb圖片)

 

政圈耳語,大埔區議員陳博智有意出選漁農界。(陳博智fb圖片)
政圈耳語,大埔區議員陳博智有意出選漁農界。(陳博智fb圖片)

 

陳博智(右)日前與人大代表霍啟剛到北京出席活動。(陳博智fb圖片)
陳博智(右)日前與人大代表霍啟剛到北京出席活動。(陳博智fb圖片)

 

民建聯內部評核 料成重要指標

自前年換屆後,民建聯推動黨內改革,包括由黨團成立十大項目,如低空經濟、銀髮經濟等,透過深入調研、成立平台等工作提出倡議。該黨亦有內部學習會,就不同專業議題定期邀請社會領袖授課,冀持續提高議政水平。

本欄早前提及,民建聯今年再次推行內部評核工作,將成為黨內遴選重要指標,決定哪些議員有得留低或被「叮走」。民記中人指,遴選程序未正式啟動,要等7月黨領導層改選後才會明朗化,但有志參選者已提前部署。民建聯現時在地區直選十區各有一席,將繼續區區派人策略,功能界別及選委界則分別有4席及5席,料後者是擴充版圖的主戰場。

不過要代表民記披甲出選,首先要面對黨友競爭,黨內傳出,現為漁農界選委總召集人、大埔區議員的陳博智,有意挑戰何俊賢的漁農界議席。陳博智曾在2015年當選西貢區議員,2019年未能連任,本屆則獲委任為區議員,他目前是香港漁民團體聯會執行會長,過去多次代表漁農界出席活動;近日亦曾與霍啟剛一同上京出席「青年糧食安全教育考察計劃」交流。

何俊賢或在黨內有競爭對手。(資料圖片)
何俊賢或在黨內有競爭對手。(資料圖片)

 

何俊賢連任多屆作風敢言

何俊賢自2012年擔任漁農界議員,從政作風敢言,過去常與反對派開火,惟業內對其表現評價不一。有建制中人指,陳博智在漁農界人脈廣,熟悉業界事務,倘他出選絕對有力一戰,但認為二人同屬民建聯成員,無必要變成「內鬥」、「自己打自己」,倘落實派新人落場,何俊賢或可考慮轉跑道參選。

兩雄相爭引發內訌的故事,其實曾在民記上演,曾連續任四屆漁農界議員的黃容根,2012年讓位三十出頭的何俊賢參選,惟因不滿何表現,於2016年退黨參選,最終敗北。何俊賢回覆查詢稱,沒留意換屆選舉資訊,目前會集中做好工作,不討論任何人選,但認為社會上多些有能力的人不是壞事。

完善選制後,當局要求「區區有競爭、界界有得選」,功能界別自動當選不復再,預料年底換屆選舉亦沿用,但個別界別的實際競爭程度不大。有資深建制認為,不論哪個界別,現任議員應減少轉跑道參選,例如由直選轉至選委界,「應該珍惜現在的位置,而非為了『輕鬆啲』,或騰出空位予黨內梯隊」,有特別安排者則除外。

距離選舉只有半年,多名議員稱至今無收到選舉相關訊息,亦「費事特登問」,只能繼續做好工作靜候佳音。

聶風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