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而打擊反猶「覺醒文化」 司法部民權律師集體出走

司法部助理司法部長迪隆透露,最近有約200名民權部門律師離職。她同時表示,正在尋求為該部門增加人員。 路透社

司法部改變政策方向,要求民權部門改而打擊反猶太主義和「覺醒文化」,導致團隊內部意興闌珊,再加上政府裁員或鼓勵公務員自願離職,大約200名律師已經請辭或即將離開,在380人的編制中佔了超過一半。

綜合《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報道,司法部民權辦公室資深官員透露,幾百名同事正被特朗普政府「逼走」,新的領導層希望放棄維護民權、捍衛憲法等傳統角色,轉而以反猶思潮、覺醒文化為理由,集中追查常春藤名校和民主黨執政的州市。在這層背景下,不少人利用本月28日到期的自願離職方案另謀出路,知情人士表示,民權辦公室原有380名律師,截至28日只剩140人,非律師後勤人員也出現出走潮,由於人手大幅減少,使得民權部門的運作受到嚴重影響。

資料顯示,自從掌管民權事務的司法部助理部長迪隆(Harmeet Dhillon)上任後,情況在3個多星期內出現顯著變化,迪隆周末接受保守派時事評論員貝克(Glenn Beck)訪問時承認,百餘名律師「不認同部門的新方向」,因此已經離職,但她也認為這是好現象,並形容團隊只會執行民權法,不再推動「覺醒意識形態」,也不會允許檢察官為了個人目標,而打壓聯邦和各地的警隊。

迪隆本月7日履新以來,已將民權執法的重心轉至反猶太主義、跨性別人士能否參與女性比賽,以及保守陣營經常提到的覺醒文化、基督教遭受歧視等議題,未來不再優先調查種族歧視案件,反而會打擊多元、平等、包容(DEI)政策,原本負責警察涉嫌暴力執法、殘疾人權益受損、少數族裔投票受阻等案件的10多名主管,也被調往法律以外的崗位。

司法部1957年成立民權部門,當時的目標是保障少數族裔,避免他們在住房、就業、教育、投票等方面遭受排斥,歷年來保護範圍擴大至其他弱勢群體。總統特朗普首次執政時,這個團隊大致不受影響,但部分論者相信,現在的情況將有所改觀。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