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正酣 另類交流引關注

就是否正行進貿易談判,美中兩國各說各話,外界研判兩國間的博弈仍將持續一段時間。目前,貿易戰掀起的波浪不止影響到經濟領域,現已迅速擴大到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在此情況下,非官方層面的另類交流引發更多關注。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上次擔任總統期間和上屆總統拜登任內,受疫情及氣球事件以及俄烏、台灣等問題的影響,兩國關係跌到了幾十年來的最低點,一度關閉多個溝通渠道。當時外界一度憂心忡忡,擔憂兩個大國因溝通不暢發生誤判導致極端局勢。直到2023年底,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後,兩國關係趨向緩和,部分恢復相關交流。

但隨著特朗普第二任期展開,關稅衝突再起,美中近期就關稅問題你來我往,刀光劍影,兩國官方隔空強硬喊話,經濟合作前景堪憂。與此同時,中國早前以貿易緊張為由,警告國內民眾赴美旅遊要三思而行以及赴美留學要謹慎,並表示要減少荷里活電影的進口數量;美國聯邦政府擴大對外國留學生的行動也在全美高等院校引發不安。統計顯示,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的「學生及交流訪客信息系統」(SEVIS)已將近五千名學生除名,當中涉及不少中國學生。外界憂心,兩個大國間的脫鉤恐在多個領域內發生。

有分析指,多年以來,兩國間非官方層面的經貿合作、商務往來以及文化教育交流一直對雙邊關係一直起著穩定作用,即使是在政治或經濟緊張關係加劇的時候,如「乒乓外交」就是當代美中關係的突破,而現在正是非官方交流發揮作用的時候。香港總商會日前宣布將於本月下旬訪問美國,約見當地商界代表,就被認為是在非官方層面尋找突破口的舉動。香港總商會選擇此時訪美,一到港美經貿關係一直非常緊密,去年美國對香港的商品貿易順差高達219億美元,雙邊貿易亦為美國提供接近14萬個工作崗位,所以香港商界要人訪美,可以凸顯港方對美國市場的高度重視;二來香港從來都是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積極支持者,今後亦要貫徹下去,與美國商界保持聯繫,在後續的貿易戰中可盡量保全並擇機發展。

另有觀察指,兩個大國正處博弈關鍵點,因此並不出現即刻全面脫鉤的局面,只要民間交流能夠繼續,中美關係的基礎能夠維持,且現在美中民間交流較之前有著變化快、範圍廣、層次多、影響大的特點,未來若兩國仍存在不小的轉寰空間。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