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大部分的人如我一樣,成長時是一個「半桶水」。我的品性不算壞,行為總是規行矩步。我也不是優秀的一群,或許未能做到父母心中好孩兒的模樣,也不屬於老師眼中的模範生。因此,我得到的關心不多,獲得提攜的機會也不多。比上不足的平凡,比下有餘的平庸,使我的生活恬靜得如湖水般,無風,無浪,也無高潮。
我們那一代人,物質不豐裕,生活何其簡單:只望安逸,不求奢侈。但在「棒下出孝兒,嚴師出高徒」的教育觀念下成長,平凡平庸的日子,欠的是認同感和安全感,缺的正是日常的讚美。那段日子,遺憾自己未曾爭得贏過半句讚美的說話,使我長期對人生懷疑和感歎,到底是因為自己表現不夠好?還是大人堅決的口硬?

年紀越細的學生越渴望得到讚美。(受訪者提供)

陳瑞良校長稱上一代嚴師出高徒,從來沒有對後輩稱讚,自然難獲安全感及認同感。(受訪者提供)
愛人如己,讚美也可以由自己開始!一個讚美,猶如一封寫給自己的情書。若不是為了精神勝利,自欺欺人,且不妨先從自身做起,每天先給自己讚美。讚美並不是難於啟齒的行為,何必吝嗇?俗語說:「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由衷的關懷,真誠的話語既能夠為對方帶來生活中的一點甜,一股正能量。同時,讚美也滋養了自己的內涵,表現出欣賞別人的雅量。如果你真的害羞,可以選擇用短訊傳遞你的讚美,但主動的表達總勝過表情符號的代言,所以還是要把愛的訊息慷慨地向對方表白。
我要讚美!那管是芝麻綠豆的,雞毛蒜皮的瑣碎小事,讓心靈能夠喝一口滋補的雞湯!
我們需要愛!為平凡平庸的我們那心靈中的「半桶水」,加持、加水、加力量,成為自信滿滿的人!
我們一起讚美吧!因著對身邊人:弟兄姊妹、長輩後進、左鄰右里、朋友敵人……不論大事小事的欣賞和讚美,把愛灌注心田。然後,我們發動讚美文化,使成為漣漪效應,萬里滔滔,激起千重浪。
作者為保良局黃永樹小學陳瑞良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