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法例早前已實施一周年。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早(26日)在電台節目表示,得到不少反响指改變生活習慣,連鎖快餐店顧客近9成不使用外賣餐具,風氣改變明顯,估計可減少6000萬套即棄餐具; 謝展寰指,大部分商戶均有遵從「走塑」法例,只接獲120多家投訴,經警告後只有21間食肆被定額罰款。有食肆反映「原來真的會罰錢」,重申當局會持續巡查和執法。
有信心找到合適替代品
至於何時實施第二階段「走塑」,他稱最初希望快些推行第二階段管制,但因為第二階段容器涉及盛載熱食及湯品,目前業界認為現時的即棄餐具替代品質量一般,未達要求,今年年中會與業界試驗替代品,現時沒有就推展時間制訂硬指標,最重要是找到適合和方便不同業界的替代品,他對找到合適的替代品有信心,相信仍會推行第二階段「走塑」。





差不多達垃圾徵費減廢效果
被問到垃圾徵費未來路向,他表示,雖然政府去年暫緩垃圾徵費計劃,但在回收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擴展「綠在區區」網絡,回收廚餘,這一年來社會對垃圾徵費的認知和參與度都增加很多,現時本港垃圾量較2021年減少7.5%,回收率亦有回升,差不多達到垃圾徵費的減廢效果。謝展寰說,今年中會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提交檢視報告,強調政府推動減廢回收的力度沒有減低。「綠綠賞」現時有100萬用戶,希望可以作更多推廣,將來會轉以電子券為做獎品,在超級巿場及連鎖快餐店使用,相信吸引力會更大。
對於有商店繼續售賣氧化式可分解產品,謝展寰表示,有關產品已立例禁止,因氧化式可分解塑膠分解成微膠粒,對環境構成更大影響。此類產品多數用在垃圾袋,但後來發現亦有用在寵物排泄物的袋子,實際售賣店不多,經聯絡後亦下架了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