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鉤趨勢愈烈 美中經濟前景難料

美中關稅戰正酣,財長貝森特日前透露不排除將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除牌,一切等待特朗普決定。業界憂心一旦成真,將意味著美中脫鉤風險蔓延至金融領域,對給美中經濟前景蒙上陰霾。

貝森特稱,隨著貿易戰升級,若中方不退讓,不排除讓中概股從美國交易所退市的可能性。他認為中國通過貿易每年從美國獲得龐大的資本淨流入,沒有這些錢就無法生存。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官員最近與中國一些最大的企業討論了將其股票從美國證券交易所退市的可能性,以此限制這些公司對美元和不斷上升的地緣政治風險的敞口。

美中經濟脫鉤並非新話題,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時,美方就曾將超過100隻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納入所謂「預定除牌名單」,引發兩國金融脫鉤的憂慮。當時,2021年美國證管會(SEC)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出台的摘牌規則,令市場劇震動,後隨著兩國簽署審計監管合作協議,所謂「除牌」並沒有發生,但經此一役,原先被盯上的中概股開始未雨綢繆,找好退路,也是從那時起,中企赴美上市熱潮漸漸降溫。爾後,香港主動完善相關機制,如設立了適合雙重上市或第二上市的監管框架,容許阿里巴巴等大型中概股實現雙重上市。

數據顯示,過去3年,在港雙重上市中概股佔港股市值的比例已達到60%。這些選擇回流的中概股一方面分散美國的政治經濟風險,另一方面更易接觸內地甚至亞洲投資者。

不過對中企而言,儘管有港股作為後備選項,相對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脫鉤威脅,直接衝擊將減緩,但美中關係的不確定性仍可能在短期內對股價造成壓力。而從長遠來看,瑞銀報告指出了多重可能:獲得美國更大資金池的機會減少;因中國香港的換手率比美國低約0.2%,導致成交量下降;對中美金融脫鉤的擔憂增加,以及投資者群體縮小、流動性降低,可能拉低其估值倍數等等。

目前,根據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的數據,截至3月7日,共有286家中國企業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NYSE American和納斯達克上市,目前總市值為1.1萬億美元。

高盛分析認為,如果現在中概股在美股退市,極端情況下,美中2個最大資本市場脫鉤可能造成2.5萬億美元的損失,因為美國和中國的投資者將拋售手中的股票和債券。兩大經濟體的大動作,將可能引發經濟海嘯。

外界更為憂心的是,美中經濟脫鉤一旦開始,後續可能令貿易戰深化,雙方的貿易交流可能會逐漸冷凍,爾後可能是切斷SWIFT金融系統連接,若矛盾進一步激化,經濟衝突升級帶來的後果將難以預料。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