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候選人柯謨正推出一項住房計劃,目標是10年內在紐約市建造50萬套新公寓,但該藍圖缺乏一些關鍵細節,也沒有為如何實現這一雄心勃勃目標提出多少新穎的政策建議。
《每日新聞》報道,該計劃報告先吹捧柯謨多年的相關經驗,包括於1990年代末擔任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長,以及於2011年至2021年期間擔任州長的功績。這份長達29頁的提案是一份路線圖,展示了柯謨以經驗豐富政府老手的身分,如何扭轉紐約市的住房危機,這場危機導致租金在空置公寓短缺和需求激增的情況下飛漲。
柯謨的計劃是到2035年建造50萬套公寓,其中「大多數」公寓「對於現在居住或想要搬到紐約市,卻負擔不起的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可以負擔的」。但是,該計劃並未明確說明這50萬套公寓中,有多少是可負擔住房,也沒有提供要求私人開發商建造公寓時,所依據的可負擔比率的詳細分類。
柯謨競選團隊一名成員表示,目標是50萬套住房中的2/3成為可負擔住房,但稱由於建設成本及將受特朗普總統關稅政策的影響等複雜因素,因此現在無法做出承諾。
該報告稱,如果租金不超過社區收入中位數六成家庭收入的30%,則一般認為是可以負擔得起的公寓,但有住屋維權人士表示,這種計算方法會導致公寓對太多居民來說過於昂貴。
柯謨競選團隊拒絕就住房計劃發表回應,但在書面聲明中表示,這份計劃符合當前危機的規模,「如果勞工階級無法負擔在這裡的生活,那麼這裡就不再是紐約了。我們必須停止空談,切實解決住房危機,否則將面臨失去紐約市靈魂的風險。我們必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著手於建造、維護和保護住房。」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