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瓦迪市議員康博深:關稅大棒乃短期陣痛療法

關稅大戰如火如荼,危機信號無處不在,南加州杜瓦迪市(Duarte)市議員康博深(Samuel Kang)表示,作為金融專業人士,他幾周前已在市議會上向企業合作夥伴們發出警告:保持警惕、嚴格控制現金流、經濟即將崩盤,如今股指已從高點下跌20%,且仍在探底。

康博深坦言,當下的經濟困境絕非普通衰退,而是更像是經濟層面的心臟病發作,復甦絕非朝夕之功,「但有時,疼痛恰恰是喚醒我們的良藥。」

他分析指,在奧巴馬政府末期,美中簽署了多項友好雙邊協議,其中影響最深的當屬十年簽證協定,極大便利了兩國公民長期往來。「在特朗普首任期內關稅大棒揮下時,我的中國同事展現出了驚人的熱情,他們渴望進口更多美國貨,主動與我及張平總領事合作篩選商品,打通採購渠道。中國企業當時完全具備實力,準備豪購美貨、大規模投資、在美建廠實現本地化生產,即便在貿易摩擦升溫期,這種合作意願依然強烈。」

然而他指出,結果最後關稅戰升級,雙方關係降溫,錯失了未來數十年強勁的經濟合作機遇。「如今關於中國的討論又回到原點,貿易戰無法快速解決赤字問題。這些年,中國早已實現制造業基地與貿易關係多元化,其對美出口量已較八年前銳減,美國的籌碼窗口正在消失。」

談及新冠疫情時期的經濟政策,他批評道,當時美國政府大開水閘,刺激支票、PPP貸款、租金減免、失業救濟……「民眾像突然中了彩票一般,揮霍無度,實則全是借來的財富。如今我們正在承受代價,有人不得不抵押房產或刷爆信用卡。現在美國國債已突破34萬億,僅年利息就超2萬億,更可怕的是,現在發行2年/5年/10年期國債的速度,比疫情緊急狀態時還快。」

康博深認為,過去幾個月,特朗普絕非任性妄為,而是系統超負荷運行後的必然修正,他比喻總統看出了問題,並有膽量扣動扳機。雖然策略激進且充滿爭議,卻是必要之舉。他說,「這如同治療心肌梗塞,特朗普多管齊下,前端(關稅/過度支出)與後端(利率)同時開刀。這些關稅和緊縮措施,是為了根治長期頑疾,而非討好民眾。這段強制暫停期,或許正是經濟需要的重啟機會。」

他強調,政府必須通過創新施策、吸引企業、抑制犯罪、絕不加稅來刺激增長。「我們站在十字路口,要麽忍痛療傷,要麽坐視癌癥擴散,特朗普選擇了前者。傳統經濟理論認為,高關稅會通過抑制貿易而引發短期通脹,長期則導向通縮,這或許正是特朗普引導的短期陣痛療法。而我个人判断我们将陷入滞胀。」良藥是否有效,時間終將給出答案。

杜瓦迪市(Duarte)市議員康博深(Samuel Kang)分析特朗普關稅和經濟政策。受訪者提供

南加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