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烽火燎原 經貿板塊劇變

華爾街正經歷2020年疫情海嘯以來最慘烈的震盪周,三大指數同步墜入技術性熊市邊緣。資本市場正以最直觀的方式預警:這場由關稅戰掀起的全球經濟風暴,已從政治談判桌上的籌碼升級為重塑國際經貿秩序的結構性衝擊。

起初,外界多以為加徵關稅僅是談判籌碼,如同三月初美加墨三國將增稅延後三十天的策略。然而,隨著特朗普政府於4月2日正式啟動關稅措施,中國亦宣布對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反制,雙方沒有妥協跡象,局勢似乎難以回頭。摩根大通分析師已將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機率調升至60%;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警告,美國可能進入一段「高通膨、低成長」的停滯期,而這在數周前還令人難以想像。

局勢的演變不僅衝擊金融市場,更牽動全球戰略版圖。傳統盟友之間開始出現裂痕。加拿大新任總理馬克·卡尼,曾擔任加拿大、英格蘭與歐盟的金融首腦,他悲觀預估美加之間「無可取代的盟友關係」恐將成歷史。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更直言,美國的貿易行動波及所有盟邦,導致全球局勢「混亂無序,前所未見」。

更深層次而言,這場貿易戰正驅動全球經濟格局面臨深刻的重塑。歐盟正積極與印度展開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而巴西則選擇與中國深化經濟聯繫,並開始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亞洲供應商正面臨近乎腰斬的關稅壁壘,中日韓三國的財經首長已於三月底在東京舉行會商,三國之間達成新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可能性正在顯著提高。與此同時,拉丁美洲國家則獲得了相對較低的10%關稅率。這種差異化的關稅政策,極有可能加速全球貿易體系向區域化方向重組的進程。

在市場一片惶恐中,特朗普總統堅稱「現在正是美國致富的黃金時機」,展現出罕見的自信。外界不禁質疑,特朗普政府何以在股市動盪、通膨壓力升溫的情況下仍執意加稅?部分人士認為,這是為了糾正美國長期貿易逆差;支持者則寄望於其首任期內的財經表現延續。然而,也有學者形容,上次的貿易衝突猶如路上顛簸,尚屬可控;而此次則如同迎面撞上一座高山,衝擊力道不可同日而語。

關稅戰火不僅重創金融市場,也衝擊到數十年來國際貿易關係。今年是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三十周年。在這三十年中,世界貿易組織通過建立爭端解決機制、降低貿易壁壘及推動貿易便捷化,直接或間接改善了普通民眾的生活;不可諱言地,美國藍領階級的收入持續減少,甚至形成所謂的「鐵鏽區」。這或許是無可化解歧異的背景。

這場方興未艾的關稅戰,雖然沒有煙硝味,卻直接衝擊80年前由美國主導建立的布雷頓森林經濟體系。在世界秩序悄然轉變之際,一場力量重組與權力平衡的角力正悄然上演。各國如何調整策略、重建貿易布局,在經濟寒冬中尋得新的契機,重塑全球貿易網絡,或已成當前最為迫切的任務。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