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男中低音沈洋演「說書人」

「3月28日的演出是我在林肯中心大都會歌劇院第50演唱,那是我演唱生涯的一個里程碑,歌劇是音樂之中的最高精華,參與這次演出別具意義。」男中低音沈洋受訪時說。

莫札特德語全本歌劇《魔笛》3月23至4月23日演出共計11場。男中低音沈洋首次在大都會歌劇院飾演說書人(Speaker)一角。《魔笛》至今已在大都會歌劇院演出516場,首次演出於1900年3月30日,以意大利語進行。

《魔笛》是莫札特充滿戲劇張力又深受喜愛的寓言歌劇。這次用現代手法傳譯這支古典歌劇,富有創意的舞台設計包含奇幻的空中特效、雜技、沉浸式投影、由舞台上的擬音藝術家即時製作的聲音效果,以及升高的樂池,讓樂團現身舞台,甚至能與演員互動。

沈洋表示,把近300年前的歌劇改成現代歌劇的手法是新的嘗試,一方面是配合時代的前進,並且吸引新的觀眾,歐洲現已流行「Black Box Theatre」,就是把舞台被四面觀眾包圍,並在表演期間與觀眾有互動及多媒體的運用,大都會歌劇院這次採「Black Box Theatre」手法演譯莫札特《魔笛》是一次不停留在歷史的實驗,參與演出是他的榮耀。

沈洋出生在天津的一個音樂世家,父母都是天津音樂學院的聲樂教授,從小聲樂氛圍濃厚。但和別人的爸媽不同,沈洋的父母從不要求他練琴或者學聲樂。沒有了「壓迫式」學習,沈洋反而對音樂的學習變得非常純粹,16歲開始,他決定學聲樂。

他先後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和美國大都會歌劇院林德曼青年藝術家訓練班,現任教於上海音樂學院。現在遊走世界各地歌劇院參與不同演出,是一位著名的華裔男中低音歌唱家。

沈洋說,低男中音介於男中音和男低音之間,有時候能兼唱一些男中音和男低音的作品。它是在19世紀隨著某一類歌劇角色的出現而產生的。隨著音樂的不斷發展,音樂的功能性、表現力和具體分類都在不斷細化。漸漸地,符合這樣聲音的角色越來越多,低男中音這個聲部便慢慢凸顯出來,所以它是歌劇不斷細化的結果。沈洋先天的聲帶條件決定了他的音域停留在低男中音。

田浩江是大都會歌劇院的前輩,沈洋說:「田老總是以堅持來鼓勵我們晚輩。」沈洋表示,作為華人歌唱家苦練他國語言已經很不容易,還要認識不同文化來傳達感情更是艱難,而且歌唱家的聲線會隨著人的成長而改變,有些人年青時聲線在高峰,有些人在年長時達頂尖,在這種種因素中「堅持」是一强大考驗。

莫札特歌劇《魔笛》在林肯中心大都會歌劇院演至4月23日,演出時間及票價可查官方網站metopera.org。

本報記者周靜然紐約報道

男中低音沈洋在莫札特歌劇《魔笛》中的造形。 照片由大都會歌劇院提供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