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芭拉李與泰勒競選屋崙市長 華裔領袖莊錦鎮陳錫澎都支持

屋崙前市議員泰勒早前在市府遞表參選市長。記者蘇婕雅攝

競選屋崙市長的芭芭拉李(左二)與台山社安隊一同參與社區安全巡邏,右二為華裔領袖莊錦鎮。莊錦鎮提供

芭芭拉李(右二)在2023年屋崙擺街會中為華埠商會頒賀狀,左一為華裔領袖陳錫澎。記者蘇婕雅攝

屋崙前市長盛桃被罷免後,市長選戰日趨激烈,九位候選人以聯邦眾議員芭芭拉李(Barbara Lee)和前市議員泰勒(Loren Taylor)最矚目,兩人獲華裔社區領袖莊錦鎮和陳錫澎等支持。4月15日投票在即,這場選舉被視為屋崙未來的關鍵抉擇。

社區領袖認為,華埠影響力在此次選舉中顯著提升。屋崙華促會(OCIC)主席莊錦鎮指出,兩位主要候選人都主動聯繫他了解華埠選情,這是屋崙歷屆市長選舉少見的,也顯示華埠社區的團結力量。

屋崙華商基金會主席陳錫澎分析,泰勒在上屆選舉雖因即時複選(ranked-choice)落敗,但他反對削減警力、減輕小商業稅負等政策獲廣泛認同,而芭芭拉李在聯邦政府的人脈必定對屋崙經濟有幫助。他相信兩位候選人都能實現屋崙市民對社區安全與經濟發展的期望。

本次選舉治安議題成為焦點,莊錦鎮指目前屋崙警力僅650人,遠低於理想的1200人。芭芭拉李主張逐步增至850人,先通過《NN法案》(Measure NN)擴編至700人,並與社區學院合作培訓新警力。泰勒則提出更激進的800人目標,計劃擴大警校規模、招募退休警官,引入無人機等執法。兩人均支持檢討追捕政策,但在非武裝人員介入執法的範圍有分歧。

財政改革方面,泰勒主張債務重組節省開支,與企業合作開拓財源,並重談政府合約以降低15%成本。芭芭拉李則發揮聯邦層級人脈優勢,爭取上級政府資金支援,特別關注退伍軍人與遊民議題。對於小商業,泰勒提出年收入低於150萬元企業免稅政策,芭芭拉李則側重職業培訓與聯邦補助。

針對無家可歸者危機,泰勒主張嚴格清理學校商圈周邊營地,定期公開整治進度;芭芭拉李反對無安置方案的驅離,提出以基本收入計劃鼓勵無家者參與市容維護,並計劃2030年前興建萬戶可負擔住宅。

政府透明度改革方面,泰勒擬恢復公共道德委員會職能,建立部門績效追蹤系統;芭芭拉李希望推動市政合約線上公開,強化官員廉政規範。本報記者蘇婕雅屋崙報道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