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海關過去兩日(3月29日及30日)在香港國際機場偵破兩宗行李藏毒的販毒案件,共檢獲約102公斤、估計市值約5000萬元的懷疑氯胺酮,並拘捕3人。
首宗案件涉及兩名於3月29日從德國法蘭克福飛抵本港的23歲外籍女旅客。海關人員清關時,在她們的4個寄艙行李內發現約81公斤懷疑氯胺酮,市值約4000萬元,遂把她們拘捕。經調查後,兩名被捕人士分別報稱倉務員及無業,其中一人聲稱收取1萬元歐羅作報酬帶毒來港,她們已共同被控一項販運危險藥物罪。

海關在過去兩日拘捕3人。徐裕民攝

海關在過去兩日拘捕3人。徐裕民攝

海關檢獲5000萬元的懷疑氯胺酮。徐裕民攝

海關檢獲約102公斤懷疑氯胺酮,估計市值約5000萬元。徐裕民攝

海關檢獲約102公斤懷疑氯胺酮,估計市值約5000萬元。徐裕民攝

海關檢獲約102公斤懷疑氯胺酮,估計市值約5000萬元。徐裕民攝
第二宗案件中,一名27歲本地女子昨日(30日)從荷蘭阿姆斯特丹飛抵本港,清關期間,海關人員在其寄艙行李內檢獲約21公斤懷疑氯胺酮,市值約1000萬元,該名女子隨即被捕,並已被控一項販運危險藥物罪。海關指她報稱為舞台技術員,聲稱收取大約2萬元報酬帶毒來港。
兩宗案件明日(4月1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海關表示會繼續追查該批毒品的來源及去向,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海關指根據調查所得,兩宗案件中的行李箱內只放有少量個人物品,氯胺酮則用環保袋及膠袋收藏,相信販毒集團孤注一擲將大量毒品收藏在行李箱內,以僥倖心態期望逃避海關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