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今年來強勢反彈,市場集資額亦大幅上升,有統計顯示,今年首季超越印度成為全球第二大股票集資市場,僅次於美國。這是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來,香港首次奪回這個位置。
據彭博統計的數據顯示,香港第一季的首次公開招股(IPO)、大宗交易及股票配售所得款項較去年同期激增11倍,達到163億美元(折合1271億港元)。相比之下,曾連續七個季度在亞洲排名第一的印度,集資額幾乎減半至69億美元(折合538億港元),跌至日本及英國之後。
比亞迪、小米合共抽水逾850億
中國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的出現,重新點燃了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科技股的熱情,帶動港股今年成為全球表現最佳指數之一,不少企業也積極把握機會籌集資金,向市場「抽水」。
單在3月份,比亞迪(1211)和小米(1810)便合共配股集資逾850億元。市場熱度亦從早前蜜雪冰城(2097)的IPO可見一斑,凍資金額達到破紀錄的1.8萬億港元,超購5000多倍,反映市場對優質新股的渴求。M&G Investments的基金經理Vikas Pershad指出,IPO市場沉寂了一段時間,現在正在蘇醒,「我們在中國的地平線上,看到更多機會。」
寧德時代料助港IPO集資額翻倍
全球最大電動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將成為市場下一個焦點,該公司剛獲中證監批准在香港發行H股上市,集資額有傳超過50億美元。彭博預測,寧德時代將幫助香港今年IPO集資額翻倍,至超過220億美元。
印度經濟增長放緩 股市遇冷鋒
相比香港股市復甦,印度市況卻逆轉。此前連續九年上漲的NSE Nifty 50指數自9月底開始下滑,因經濟增長意外放緩,加上眾多分析師下調了企業盈利預期。
富達國際副投資總監Nitin Mathur表示,他的基金今年沒有參與任何印度IPO,「有更多機會從我們的一些投資中獲取資金」。儘管如此,Axis Bank Ltd.資本市場負責人Pratik Loonker表示,未來幾個月隨著大型招股出現,情況可能會改善,但他預計2025年對印度來說最終仍將是下跌的一年。
美國方面,第一季度股票集資所得款項下降10%至約500億美元,主要受到政治不確定性與市場波動影響。不少知名IPO表現失準,十大首次亮相企業中有一半現交易價格低於發行價。歐洲集資額則增長21%,達340多億美元,為多年來的最高水平,主要由大宗銷售帶動,錄得十年來最繁忙的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