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極端主義「防火牆」正在崩潰

極右翼德國選擇黨(AfD)首度成為議會第二大黨。但囿於德國主流政治不與極右翼政黨合作的「防火牆」機制,選擇黨在短期內參與執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其發展動向將深刻影響德國新政府的組閣前景乃至德國政治的未來走向。

自2013年成立以來,德國選擇黨已經從一個以反歐元為核心政治訴求的單一議題政黨,逐步發展為具有全國性影響力的右翼民粹主義政黨。由於秉持較為極端的反移民和反歐盟的政治立場,選擇黨在德國政黨政治中通常被視為政治異端,選民基礎也相對單一,這與其領導人魏德爾致力於讓選擇黨成為德國新「全民黨」的目標相悖。如何擺脫自身極端化的政治形象、贏得多元化選民群體的信任就成為選擇黨突破選舉天花板的重要議程。2024年,選擇黨風在三場東部州議會選舉中鞏固了其在德國東部地區的選舉優勢和政治影響力,並在歐洲議會層面實現新選舉突破,在這些選舉中均取得了得票率前兩位的戰績。

2025年德國大選後,儘管選擇黨幾無可能進入執政聯盟參政,但其依然有能力深刻影響德國政治的未來走向。一方面,一旦聯盟黨和社民黨的得票率無法超過50%,聯盟黨或將選擇綠黨作為第三黨執政夥伴組成「黑紅綠」執政聯盟,而聯盟黨和綠黨在移民、氣候等諸多重要議題上的立場差距過大,這種以政治極化應對選擇黨的組閣方式無異於飲鴆止渴,上屆交通燈政府的執政危機或將重現。

另一方面,若自民黨等黨派無法達到進入聯邦議院所需的5%的得票率門檻,那麼選擇黨和左翼保守主義的聯盟則有機會在新一屆聯邦議院共同贏得超過1/4甚至1/3的議席數,其對於憲法修正案、立法和移民、氣候和俄烏衝突等重要政治議程的影響能力將大大提升。由此可見,選擇黨無需參與執政也有望讓自身部分政治訴求滲透進未來德國新政府執政綱領中。

正是因為忌憚選擇黨持續上升的政治影響力,從2024年至今,德國聯邦議院的部分議員從未放棄取締選擇黨的努力,但他們似乎沒有意識到,即使選擇黨在德國政治版圖中徹底消失,驅動其崛起的一系列根源性問題也不會消失。若此時德國主流政黨繼續沉溺於「防火牆」的有效性,而不是在選擇黨的政治挑戰中真正汲取教訓,或許未來,魏德爾對支持者說的那句「讓德國再次偉大」,將成為一曲昭示政治變革的預言。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