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擴大廚餘回收網絡 智能廚餘回收桶進駐私人屋苑 累收超過3800公噸廚餘

本港每日約有3200公噸廚餘棄置於堆填區,當中家居廚餘約佔三分之二。為便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參與廚餘回收,政府透過多項資助計劃協助私人住宅樓宇設置廚餘回收設施。有參與計劃的私人屋苑居民直言,安裝智能廚餘回收桶後令廚餘無須再積存於屋苑的垃圾房內,有助改善垃圾房臭味,亦減少蟑螂滋生及鼠患問題。

為鼓勵及促進私人住宅推行廚餘回收,政府主要透過三個資助項目協助私人住宅樓宇及鄉村安裝智能廚餘回收桶收集廚餘,包括回收基金的「特邀項目」、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的「實踐及行動項目」,以及由環境運動委員會與環保署合作推出的「私人屋苑智能廚餘回收桶試驗計劃」。除資助安裝廚餘回收桶外,署方每天會安排承辦商到參與計劃的屋苑收集廚餘,再運往政府的廚餘處理設施,轉化為電力及堆肥。

環保署派員到私人屋苑進行宣傳,包括向居民講解如何分類廚餘,使用智能廚餘回收桶的步驟等。
環保署派員到私人屋苑進行宣傳,包括向居民講解如何分類廚餘,使用智能廚餘回收桶的步驟等。

 

私人屋苑的智能廚餘回收桶,由23年底至今年1月,使用人次突破480萬,累計回收超過3800公噸廚餘。
私人屋苑的智能廚餘回收桶,由23年底至今年1月,使用人次突破480萬,累計回收超過3800公噸廚餘。

 

駿景園參與政府的廚餘回收計劃,在智能廚餘回收桶進駐屋苑首日,「大嘥鬼」也出動向居民派發紀念品鼓勵參與回收。
駿景園參與政府的廚餘回收計劃,在智能廚餘回收桶進駐屋苑首日,「大嘥鬼」也出動向居民派發紀念品鼓勵參與回收。

 

駿景園業主委員會主席劉詠思表示,屋苑居民一向有廢物分類和回收的習慣,自智能廚餘回收桶進駐之後,廚餘收集量亦不斷上升。
駿景園業主委員會主席劉詠思表示,屋苑居民一向有廢物分類和回收的習慣,自智能廚餘回收桶進駐之後,廚餘收集量亦不斷上升。

 

根據環保署數字,截至今年1月,智能廚餘回收桶已進駐117個私人住宅樓宇和鄉村,使用人次已超過480萬,累積收集超過3800公噸廚餘,平均每日收集約15公噸;另外,除智能廚餘回收桶,環保署亦有為30個私人住宅樓宇提供傳統腳踏式廚餘回收桶以收集廚餘。有興趣設置廚餘回收桶的私人住宅樓宇在與屋苑法團、業主委員會及物業管理公司等相關持份者討論並取得共識後,可向相關的政府資助計劃提出申請。

位於火炭的駿景園,於去年底參與廚餘回收計劃,屋苑廚餘回收成績相當理想。駿景園業主委員會主席劉詠思指出,屋苑居民一直具備良好的環保意識,例如屋苑內一直設有三色回收桶、玻璃回收、舊衣回收等設施,當知道政府推出「私人屋苑智能廚餘回收桶試驗計劃」後,便隨即聯絡屋苑管理服務公司並遞交申請表。

駿景園居民: 改善垃圾房臭味問題

劉形容,整個申請過程相當流暢,駿景園最終獲批5部智能廚餘回收桶,屋苑決定每兩座放置一部。智能廚餘回收桶在上年12月進駐屋苑首周,回收量已達217公斤;而至今年1月初,回收量更上升接近一倍至390公斤。另外,環保署亦為屋苑會所內的中、西餐廳提供廚餘收集服務,與家居廚餘一併回收,屋苑的整體廚餘回收配套相當完善。

她續稱,管理服務公司積極在屋苑內推廣廚餘回收,除了配合環保署在屋苑內舉辦宣傳教育活動,安排員工向居民派發宣傳單張以了解回收桶的位置及回收方法外,管理服務公司更特意為外傭準備印尼文和菲律賓文的海報,鼓勵全屋苑居民參與廚餘回收。

劉指,智能廚餘回收桶設有自動除蟲、消毒及除臭功能,加上屋苑管理公司每日安排清潔工人定期清理和更換內桶,整體環境衛生情況良好,至今未有收到居民的投訴。

駿景園居民余先生指出,智能廚餘回收桶不但改善垃圾房的臭味,還減少蟑螂滋生及鼠患問題。
駿景園居民余先生指出,智能廚餘回收桶不但改善垃圾房的臭味,還減少蟑螂滋生及鼠患問題。

 

吳女士表示,廚餘與一般家居垃圾分開回收後,除了減少垃圾袋用量,又能保持家居環境整潔,減少食物殘渣產生的異味。
吳女士表示,廚餘與一般家居垃圾分開回收後,除了減少垃圾袋用量,又能保持家居環境整潔,減少食物殘渣產生的異味。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