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譜

近年正享受我人生下半場的第二個興趣:畫畫。這星期上現代水墨畫課程,老師給了一個「文字水墨」的題目,讓同學以書法入畫,我腦海中立即閃過充滿香港特色「九龍皇帝曾灶財」的街頭Graffiti,然後我覺得身為音樂人的文字,便是樂譜了!可是五線譜好像太過西化,用阿拉伯數目字的簡譜又代表不到中國水墨,我想起大學讀音樂的時候,曾修讀過中國音樂史,那時被古琴獨有的一種文字樂譜深深吸引,那是充滿藝術美感的「減字譜」。

「減字譜」是一種指法譜,將原文字譜的文字改成符號,再將符號組合成「減字」而記錄指法動作、弦序和徽位,而不記錄音高和節奏,因此大大簡化了琴譜。我最初看見減字譜的時候,已經覺得古人記載樂譜實在是充滿智慧,它看上去就有點像韓文,分成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又再分成左右兩邊,用中國數目字記錄了用左手第幾隻手指來按弦,還有手指應該放在琴弦上的第幾個徽位,而下半部的文字就會記錄右手在哪一條弦線上的演奏方法,例如是勾弦還是撥弦。雖然我從來也沒有學過古琴,但對這種古老的樂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至於我的現代水墨畫功課,就採用了最早的古琴曲文字譜《碣石調.幽蘭》。首先我用淡墨把幽蘭減字譜的第一和第二段抄寫在宣紙的下半部分,然後再用潑墨和在課堂上學到的不同水墨技巧,凸顯了幽蘭的標題,以及其中幾個有特色的減字指法,希望以傳統的漬墨和新派的現代技巧,融入到自己的藝術創作中。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