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方於本月11日起接獲28名市民舉報,指收到有騙徒假冒已登記「#」號開首的短訊發送人,發送釣魚短訊,企圖騙取信用卡資料用作非法網上交易。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經調查後,在旺角一輛客貨車內,以涉嫌「串謀詐騙」拘捕一名23歲送貨男工人。當時被捕男子正以俗稱「偽基站」的非法無線干擾器,假冒2G制式發送釣魚短訊;案中有受害人損失約2.2萬元。通訊辦亦呼籲市民,如手機訊號突然變差,跌至2G,期間收到的短訊要加倍留意
相關報道:假#短訊|網約司機見電子儀器感「古靈精怪」 運貨途中求助工會證無辜
有市民誤信假#短訊 被呃$2.2萬
網罪科高級督察溫浚康今日(19日)中午講述案件表示,該28名市民透過不同渠道,包括警方報案室、防騙視伏器、防騙易熱線,以及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通知警方收到偽冒政府部門、速遞公司和網絡支付系統的詐騙短訊。這些詐騙短訊內容附有釣魚網站的連結,而發送人名稱亦以「#」開首,企圖誤導市民,以為短訊是由已認證的公司或機構發出。





其中一名市民不虞有詐,開啟了短訊內的釣魚網站連結,並提供信用卡資料,損失約2.2萬元,於是報案。警方聯同通訊辦及電訊商跟進案件,網罪科經調查後鎖定一名本地男子。該名男子於前日(17日)在旺角區利用「偽基站」即時發送釣魚短訊,網罪科人員經部署後,以涉嫌「串謀詐騙」拘捕該名23歲本地男子,並於對方身處的客貨車內,檢獲兩部手提電話及正在運作中的偽基站。被捕人正被扣留調查,稍後將會被落案起訴。此外,被捕男子當時身處客貨車內,據悉當時客貨車另有司機,警方正調查司機是否與案有關,亦正追查涉案偽基站的來源。
假#短訊假冒2G制式 電話訊號突變差要留意
消息稱,被捕男子報稱是送貨工人,利用偽基站發出逾萬條詐騙短訊,當中包括假冒支付寶、易通行和順豐速遞等短訊。惟詐騙短訊透過偽基站假冒2G制式,藉手機認證系統漏洞,連入市民手機網絡發送出去。現階段警方未知該「偽基站」的實際功率,但一般相信影響只屬小範圍,市民僅在局部範圍內受偽基站干擾,才會收到短訊。
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首席規管事務經理盧子謙亦在記者會提醒市民,2G制式雖然範圍小,但普通手機不會認證有關基站,令手機可連入相關虛假網絡,從而發出詐騙短訊。如果市民發現手機在短時間內訊號由「滿格」突然變差,跌至2G,期間收到的短訊便要加倍留意。
相關報道:假#短訊|通訊辦:偽基站屬個別情況 不影響「短訊發送人登記制」成效
今次是通訊辦實施「短訊發送人登記制」後,首次有人因涉嫌利用「偽基站」,發送「#」號開首的詐騙電話短訊而被捕。通訊辦為協助市民識別短訊發送人的身分,自2023年12月28日起實施「短訊發送人登記制」,讓有份參與的公司或機構,可登記使用以「#」開首的「已登記的短訊發送人名稱」,向用戶發送SMS(手機短訊)。
現時主要電訊服務供應商、主要銀行及個別政府部門已經參與登記制,有關制度亦已開放予各行業加入。通訊辦提醒市民,當收到非以「#」號開頭的短訊發送人名稱,或以一般電話號碼顯示的短訊時,須提高警覺,在任何情況下也不應披露個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