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三大工作方針推動業主實踐「預防性維修」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網誌表示,市建局為達致「防患於未然」的效果,從根源處理樓宇老化的問題,為達至目標,團隊從財政資助、技術支援及宣傳教育這三大工作方針,推動「預防性維修」概念和實踐。

向3個屋苑發出「原則上批准通知書」

韋志成表示,市建局早於去年4月,自資推出「預防性維修資助計劃」,資助大廈法團委聘認可人士編製「樓宇保養手冊」進行日常保養及維修、制定以10年為周期的維修保養計劃及相關工程開支估算,並為保養計劃設立特別基金和定期供款方案。目前收到8宗申請,涉及超過6,000個住宅單位,涵蓋的樓宇類別由單幢樓至大型屋苑;樓齡由30多至近60年,遍佈港島的中西區、南區和東區、九龍城和屯門等地。

他透露,市建局已向其中位於港島南區的一個大型屋苑,以及屯門兩個私人屋苑發出「原則上批准通知書」,約5,500個單位住戶受惠;另有兩宗申請亦正在審批中,最快可於本月內,向它們發出「原則上批准通知書」,讓這些屋苑能盡早為委聘認可人士制定「樓宇保養手冊」,以及10年為周期的維修保養計劃,展開招標。

韋志成亦參與電視特輯的演出。韋志成網誌
韋志成亦參與電視特輯的演出。韋志成網誌

 

早前推出一連15集的「舊區更新:業主齊心 修『新』滿分」電視特輯。韋志成網誌
早前推出一連15集的「舊區更新:業主齊心 修『新』滿分」電視特輯。韋志成網誌

 

市建局職員及屋苑管理公司代表參與拍攝。韋志成網誌
市建局職員及屋苑管理公司代表參與拍攝。韋志成網誌

 

市建局從財政資助、技術支援及宣傳教育這三大工作方針,推動「預防性維修」概念和實踐。資料圖片
市建局從財政資助、技術支援及宣傳教育這三大工作方針,推動「預防性維修」概念和實踐。資料圖片

 

韋志成指若業主都做好樓宇維修保養及預防性維修,延長樓宇壽命,社會便能集中資源處理舊區嚴重失修的樓宇。資料圖片
韋志成指若業主都做好樓宇維修保養及預防性維修,延長樓宇壽命,社會便能集中資源處理舊區嚴重失修的樓宇。資料圖片

 

韋志成補充,在技術支援方面,市建局編製了一套適用於一般私人樓宇的《住用及綜合用途樓宇保養手冊編製指引及範本》 (「指引及範本」),詳列大廈公用地方不同部分的維修保養項目及所需的工程範疇、公用設施的維修保養周期及檢驗方法,以及財務預算表格範本等。這套「指引及範本」的英文版已於今年1月上載到市建局的「樓宇復修平台」網站,供業主、法團和物業管理公司委聘的認可人士、註冊檢驗人員或結構工程師,參考和使用。

韋志成稱,除了提供財政資助和技術支援,透過宣傳和教育,改變業主「見爛補爛」的被動思維,向他們灌輸預防性維修資訊,也是推動「預防性維修」的重要工作之一。為此,市建局與電子媒體合作,在上月推出一連15集的電視特輯,將樓宇復修、預防性維修等較複雜且多的資訊,以短劇的方式呈現,向市民灌輸保持大廈狀況良好的重要。他形容這套電視特輯播出後,反應良好,在播放期間,更接獲大型私人屋苑的物業管理公司主動聯絡,表示有住戶在觀看節目後,要求物管公司在屋苑內重播有關電視短片,讓更多住戶能對樓宇復修及預防性維修資訊有深入的了解。

需強化樓宇保養法規促使業主履行責任

他續指,市建局透過上述三大工作方針,鼓勵和推動業主實踐「預防性維修」,這是推動樓宇復修,以至市區更新整體工作很重要的一步。他強調社會資源並非用之不盡,不能單靠政府和市建局提供資助以推動業主為樓宇進行維修和保養。長遠而言,除了繼續加強給予業主技術支援和宣傳教育,提升他們在「預防性維修」方面的知識技能、裝備他們自主籌組定期維修保養所需的能力和「財力」之外,更需要強化樓宇保養相關的法規,促使業主履行責任,多管齊下,才能發揮最佳成效,達致新、舊樓宇皆做好樓宇維修保養、保持良好狀態的目標。

韋志成相信,若業主都做好樓宇維修保養及預防性維修,延長樓宇壽命,社會便能集中資源處理舊區嚴重失修的樓宇,以及更新舊區過時的硬件設施和已建設環境,舊區更新定能提速和提效。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