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文學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深厚的文藝價值不容忽視。然而,年輕一輩接觸這部文學巨著往往是透過電子遊戲。如何讓中國經典吸引年輕觀眾的眼球,並融入新一代的文化語境,是藝文工作者面對的一大挑戰。
即將於3月演出的舞台劇《探臥龍》是一個大膽的嘗試。它用英語演繹《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與諸葛亮的傳奇故事,於舞台重現「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三顧草廬」等家喻戶曉的故事情節。演出將配以雙語字幕和現場音樂演奏,營造一個獨特的戲劇體驗。
《探臥龍》是誇啦啦藝術集匯藝術總監、香港藝術和教育界翹楚黃博士的第一百零一部作品,亦是香港最悠久的劇場教育計劃「從文本到舞臺R」的一部分。黃博士表示,她相信藝術的感染力比視覺效果來得強烈,她期望以創新意念、生動的演出和劇力萬鈞的情節,培養學生和公眾對經典文學及藝術賞析的興趣。
這種以英文語境演繹中國文學巨著的做法別具深意,因它促成了一場跨語言與文化的對話。參與劇場教育計劃的學生,不僅能從劇場中感受到戲劇的魅力,更能從中培養對中國文學、英語表達及創意思維的理解和興趣。
在「十四五」規劃的國策下,香港肩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使命。培養新一代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與跨文化溝通能力可謂至關重要。《探臥龍》以創新方式演繹《三國演義》,結合雙語與劇場教育,啟發年輕一代跨文化思維,值得藝文工作者參考,以更多創新的嘗試推動香港的藝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