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東灣的蔡先生(化名)向本報記者講述了他幾乎落入「海外線上經銷商」騙局的驚險經歷。
2025年1月15日,蔡先生與自稱某國產「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機構簽訂了一份「線上經銷商授權書」,並免費獲得了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某品牌產品銷售網站。網站上琳琅滿目地陳列著從手機到智能家電等各種生態產品。「蛇年將至,我的好運該來了!」蔡先生彷彿看到前途一片光明。
這一切始於蔡先生在YouTube、Facebook等社交媒體上看到的一則中文廣告:「零成本線上開店,加盟某品牌線上海外經銷商。」廣告宣稱可以無風險運營國際一線大品牌,零庫存銷售。
心動之下,蔡先生點擊了廣告鏈接,隨後便與自稱是某品牌海外運營專員的謝某取得了聯繫。對方表示,根據「總部」要求,所有溝通都必須在WhatsApp上進行,以便公司OA系統備案。
為了取得蔡先生的信任,謝某發來一個尾碼帶有某一線品牌字樣的國際版網頁鏈接,頁面展示了該品牌各類特色產品以及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的聯繫方式。謝某詳細講解了線上專賣店的運營流程:總部負責搭建店舖、上傳產品、進行推廣,經銷商無需囤貨,只需每天登錄後台查看訂單並處理即可。
「客戶下單後,經銷商需支付採購款給公司,財務核對後通知倉儲發貨,客戶確認收貨後,經銷商可提現零售款。」謝某解釋道,「這與eBay、亞馬遜等平台的代發模式相同。」
謝某的說辭看似合理,但謹慎的蔡先生仍多次嘗試聯繫官方客服進行核實,卻始終未能得到明確答復。在謝某不斷強調「名額有限」、「機會難得」的催促下,蔡先生最終還是提交了身份證、護照、銀行帳戶等個人資訊,並按要求提供了不低於2萬元的資產證明。
1月10日,蔡先生收到了為他開通的「線上專賣店」網址鏈接,但他很快就發現了問題:網站上銷售的智能手環竟是4年前的舊款,而新款早已在亞馬遜網站熱賣多時。面對蔡先生的質疑,謝某以「庫存不足」為由搪塞,並承諾月底會上新更多產品。
儘管心存疑慮,蔡先生還是在收到「線上經銷商授權書」後,將網站鏈接分享到了微信群和朋友圈,並開設了一個專用帳戶,準備迎接「創業」的第一桶金。然而五天過去,後台卻始終靜悄悄。
1月21日,蔡先生終於意識到情況不對,他在小紅書、抖音、YouTube等平台搜索某品牌「網路經銷商詐騙案」等關鍵字,結果發現大量類似騙局的曝光資訊,涉及中國多個一線、二線品牌。蔡先生這才恍然大悟,自己險些成為受害者。
「雖然我沒有直接的經濟損失,但我的個人資訊可能已經洩露,這讓我非常擔心。」蔡先生心有餘悸地向本報記者表示,並提醒廣大華人同胞提高警惕,謹防類似騙局。
為求證事件的真實情況,本報記者根據蔡先生提供的資訊,與謝某取得聯絡,並表明記者身份。對方信誓旦旦表示確有其事,並再三表示,客戶的購物款在經銷商專用賬內,無需擔心收不到款。按照謝某提供的流程,儘管記者塗改了ID的關鍵資訊,照樣在24小時內就輕而易舉拿到一份蓋有該品牌公司印章的授權書。看似並非如謝某所言有名額限制。目前所謂的線上經銷商專賣店已無法登陸,也無法聯繫到謝某。
社區青年中心(CYC)受害者服務負責人黃啟亮提醒大家,網路詐騙手段層出不窮,消費者在選擇加盟或投資時應保持謹慎,務必通過官方管道核實資訊,切勿輕信陌生人的承諾,更不要隨意洩露個人隱私和財務資訊。一旦受騙上當應報警求助。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