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於網誌表示,近年渠務署致力提升排水設施防洪能力的同時,亦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實踐「河畔城市」概念,以提升河道生態及景觀設計,讓河道恢復生命,經活化的翠屏河已提升防洪能力,河畔長廊亦已全面開放,期望成為觀塘新地標。
渠務署高級工程師(排水工程部)溫南豐指出,渠務署在2020年開展「活化翠屏河計劃」,透過提升防洪效能,以及進行環境、生態和園景美化等改善工程,將明渠活化為優美的河畔空間,早前已正式開放予公眾使用。
提升翠屏河排洪能力至每秒超過150立方米
署方指,活化過程中工程團隊面對不少挑戰。提升防洪能力是項目的重要目標之一,渠務署在觀塘市區稠密的環境下進行多項改善工程,包括移除原有的排洪瓶頸,增強翠屏河抵禦暴雨的能力,以符合現行的防洪設計標準。在翠屏道至敬業街段的河道進行挖深工程,於上游安裝1.2米高的擋水牆,將翠屏河的最高排洪能力提升至每秒超過150立方米的水流量,相當於在約17秒內填滿一個奧林匹克標準游泳池。
同時,為了改善翠屏河水質,工程團隊在下游近鴻圖道位置設置隨潮汐升降的智能水閘,調節水位以確保水量充足,減少河道乾涸機會,改善氣味問題。
溫南豐指,儘管採取上述措施,翠屏河的水質可能仍會受上游集水區在不同季節、天氣狀況及區內活動影響而出現少許氣味問題,渠務署會持續密切留意情況並採取跟進措施。
美化河道景觀塑造活力休憩空間
另外,為方便市民穿梭河道兩岸,團隊沿河興建了6條跨河行人通道及一個浮島,縮短河道兩岸的步行距離,藉此連結觀塘區內的工商業區、住宅,以及觀塘和茶果嶺海濱空間。為了美化河道景觀,渠務署在隨水位高低而升降的浮島上設置特色漏斗型花盆及座位,為市民提供獨特的近水體驗。河道亦栽種植物和設置生態裝置,創造有利生態的環境。其中,鳥桿提供雀鳥歇息及覓食的位置;岩石池提供魚類棲息及繁衍的空間;生態牆吸引各種生物依附,提供庇護及覓食環境,吸引更多物種棲息。
團隊亦沿河興建了具社區創新概念的6個園景平台,分別設置門廊地標、特色渠蓋、藝術燈飾「浮蓱」,以及翠屏河吉祥物「翠屏雀」的藝術裝置,提供充滿創意的河畔休憩空間。近敬業里的河道兩岸亦保留了超過50棵細葉榕,打造觀塘市中心的林蔭走廊,為翠屏河增添自然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