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鋒 香港經民聯副主席
外圍環境複雜多變,香港亦面對各種挑戰,搞好經濟,改善民生,是整個社會的共同願望,政府亦全力拚經濟,謀發展,積極招商引資,帶領香港開拓新市場、新機遇。所謂「一人計短,二人計長」,政府要搞好經濟,改善民生,除了整個政府團隊努力不懈,亦要聆聽民意,才能令政策更「貼地」,更符合社會期望和發展需要。
近年地緣政治影響全球各地的經濟體,為經貿往來帶來不明朗因素,相信這個情況仍會持續。要減低地緣政治及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香港必須要積極開拓新市場,並把外國企業及投資者「引進來」,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
政府團隊固然有很多能幹的精英為政府制訂策略,但他們在對商業環境的認知、市場觸覺,以及對行業運作的了解等方面,卻未必及得上在商業社會打滾多時、商貿脈絡廣闊的業界。
業界的意見確實有助政府在推出經濟產業政策及招商引資時更為切合社會需要。政府一再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就是接納意見的好例子。發展產業、推動經濟都離不開土地,政府必須做好土地規劃,令到土地的運用符合發展所需。唯近來政府賣地成績不理想,不僅影響庫房收入,實際上亦拖慢基建、社會經濟和民生的發展步伐,同時亦都反映政府賣地條件未能切合商界期望。
近日有意見提出重推勾地政策,但政府表示,應由政府主導土地供應,認為勾地意味賣地的主導權在市場,會令政府失去主動權。
事實上,過往所謂「勾地」亦是由政府每年更新可出售的土地儲備表,再供發展商選擇,土地是否出售的主導權仍在政府手中。發展商紛紛提出建議,政府可趁此機會多聆聽社會各界意見,考慮有關制度是否有改善措施、坊間建議的常規賣地與勾地並行的「雙軌制」又是否可行等等,沒有必要匆匆「落閘」。
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表示,「全力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團結帶領社會各界,銳意改革、奮發有為,積極對接國家戰略,塑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在創新創造中推動香港由治及興。」可見經濟發展、社會改革創新並不止是政府責任,工商界亦會一如既往一呼百應,為發展經濟提出良方妙計,期望政府能夠繼續多聽社會意見,集思廣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