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客室|引入海南紅樹林項目 提供開源擴綠新方案 煉石科技助企業實踐可持續發展

距離2050年本港達致碳中和尚餘25年,本地初創香港煉石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陳念慈指,現時本港企業在實踐ESG(環境、社會及管治)上,於熄燈及無紙化的節流措施取得成功,她嘗試引入開源方案,提供海南島國家級保護區修復及種植紅樹林的固碳擴綠項目。面對日趨惡劣的極端天氣,推行植樹的解決方案刻不容緩,其理念獲老牌實業金利來集團家族成員曾智謀以私人名義參與。作為資深銀行家,她指,植樹項目是投資未來,盼達致「前人種樹,後人呼吸」的作用,為後世留下永續的地球。 

面積350畝的紅樹林修復項目,有33個足球場大小。
面積350畝的紅樹林修復項目,有33個足球場大小。

 

 紅樹林修復項目位於海南島東寨港博度村自然保護區。
紅樹林修復項目位於海南島東寨港博度村自然保護區。

 

ESG是普世價值,現時不少大企業的年報都設相關欄目,陳述有關成果,惟陳念慈(Erica)留意到,多年來企業在推廣下班後熄燈、關空調、節約用水、用電,以及無紙化的節流措施,都十分成功,然而卻在持續發展中,無可避免於運輸物流等方面增加碳排放,當節流措施減無可減下,急須另謀方法。有20多年銀行業經驗的她反思,在減碳節流外,必須提供開源選擇,盼減碳與擴綠雙軌並行,增加企業的彈性。

Erica說話簡潔,處事幹練。她指,現時普遍有兩類ESG方案,分別是「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及「以科技為本的解決方案」(technology-based solution),前者推行大自然自我修復機制,如種植紅樹林及海藻,後者則借助新科技。她指,前者合乎不干預自然的可持續發展原則,該公司現時與海南島海口市林業局、海南國際藍碳研究中心及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國家機構合作,於海南島東寨港博度村自然保護區內的350畝土地,展開紅樹林修復項目。

Erica代表煉石科技與海南國際藍碳研究中心簽訂合約。
Erica代表煉石科技與海南國際藍碳研究中心簽訂合約。

 

紅樹林吸碳固碳能力強

早前她亦親身到訪博度的煉石紅樹林區域,踏足泥濘中的紅樹林,見證一棵棵紅樹幼苗茁壯成長。她指出,其種植紅樹林項目入場費約數十萬元,於20畝面積的園區種植紅樹,為期3年。她指,紅樹林的吸碳和固碳能力較普通樹木強2倍至6倍,在相等於33個足球場大小的煉石區域內,有專業林務人員照顧剛種植紅樹幼苗,幼苗一般生長3年到5年後,便可發揮吸碳和固碳功能。

由銀行業走入環保行業,Erica自言心中仍有「火」,為認識紅樹林的固碳功能,她及團隊多次隨生態學家到訪海外紅樹林區域,親身了解紅樹林對固碳擴綠的貢獻。她稱,外訪讓她上了寶貴的生態課,發現紅樹林如同「海岸衛士」,可穩固海岸、淨化水質、減少暴潮海浪衝擊,其縱橫交錯的根部,亦護蔭彈塗魚、招潮蟹,以及不同鳥類棲息生長。

Erica早年曾修讀中文大學商學院「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課程,認識已故愛國商人曾憲梓的長子曾智謀。曾憲梓是老牌實業金利來集團創辦人,她指,曾智謀一向作風低調,鮮於公眾場合亮相,但當她提及紅樹林修復計劃有助固碳擴綠,對方亦表支持,並以私人名義參與項目,種植一定數量的紅樹,更跟她親赴海南島的煉石紅樹林區域視察。她坦言感謝「老同學」的支持,認為是對她推動相關項目的肯定。

 曾智謀(右)以私人名義參與項目。
曾智謀(右)以私人名義參與項目。

 

Erica與曾智謀到海南的紅樹林修復區視察。
Erica與曾智謀到海南的紅樹林修復區視察。

 

洽談膠着終綠燈通過

成功走出第一步,但前路仍是難行。她稱,曾向不同企業推廣種植紅樹林固碳項目,惟往往遇到對方質疑紅樹林的成效。同為銀行業出身,她理解對方的考量,但近年極端天氣越見頻繁,由前年的世紀黑雨,到去年9月維港出現罕有的「水龍捲」,甚至去年11月中天文台仍發出8號風球,顯示地球已病入膏肓。她指,種樹植林其實是投資未來,壽命逾30年的紅樹林將於未來逾1萬日,每日為地球固碳擴綠作出貢獻,成就永續地球發展的事業。

她指,造林種植以固碳擴綠在外國早已實行,但本港地少人多,土地難求,適合種植紅樹林的濕地亦不多。她便想到於內地找機會,剛巧「煉石科技」團隊有祖籍為海南的成員,由對方聯絡當地林業人員打探查詢,然而事情一直膠着,直至去年初才出現轉捩點。她指,當時團隊成員通知她即日前往海南,當晚可與相關官員洽談,可是到達後對方又取消會面,令她好不失落。

翌日早上她打算返港之際,官員通知可於下午見面,讓她心情七上八落,「最後我1名女子,於7名大漢面前解說紅樹林植林固碳的理念,經過這次會議,對方終於為項目開了綠燈。」她更憶述,其後與海南國際藍碳研究中心簽訂合作協議一刻,於合約下款看到自己的名字時,感受深刻。

Erica多次隨生態專家考察外地的紅樹林,加深了解紅樹林固碳的功效。
Erica多次隨生態專家考察外地的紅樹林,加深了解紅樹林固碳的功效。

 

為業界獻計 以積分換植樹

曾任職美國國際集團(AIG)、大通銀行及中銀香港等中外銀行及金融機構管理層逾20年,她掌管過信用卡、借貸等不同部門,熟悉營銷技巧。近年市民公民意識提高,更多人關注保育議題及自然生態,她向銀行信用卡部門獻計,可否考慮在客戶以信用卡積分換取超市購物劵外,提供以積分換取植樹權的另類選擇,甚至可大膽安排客戶到博度視察植林區,既可讓銀行一盡社會責任,亦為公眾提供難得的生態課程機會。

香港煉石科技有限公司於2022年成立,Erica指在極端天氣越見嚴重的當下,取名「煉石」,固然源自「女媧煉石補天」的神話故事,亦反映她與團隊盼盡綿力修復大自然的心志,並希望透過紅樹林項目,達致「前人植樹,後人呼吸」之效,為後世留下一個永續的地球。

Erica指,公司取名「煉石」,反映她與團隊修復大自然的心志。
Erica指,公司取名「煉石」,反映她與團隊修復大自然的心志。

 

硬知識大智慧並重 終身學習應未來挑戰

Erica重視紀律,身體力行終身學習,先後取得博士及雙碩士學位,亦是合資格調解員,其進修範圍由法律硬知識,轉為近年較靈性的佛學,盼為心靈尋出口。

回首往年,她指因銀行工作需要,報讀中文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課程。至千禧年代,她留意到銀行業未來將面臨更多法律監管,作為業界一員亦應有充足法律知識應對,便毅然報讀中大的法學博士課程。

她指,當年修讀法學博士課程挑戰大,但難得是拓闊了視野目光,亦學習到基於法律精神,做事要有根有據,在公在私都受用無窮,更難忘是到北京清華大學交流1個月的美好時光,可以跟內地頂級法律學家學習。她指,修讀過程雖然艱辛,但終亦順利畢業。

然而面對人生幻變無常,令她萌生在追求硬知識之餘,也要為心靈找出口的念頭,以便釋放日常生活或工作上的負能量、無力感,讓自己可以重新出發。她稱,其後報讀香港大學的佛學碩士課程,她感謝每次課堂,講者傾囊相授的大智慧、小道理,讓她很有得着,打開心靈窗口。

 Erica曾於多間銀行及金融機機工作,掌管信用卡及借貸部門。
Erica曾於多間銀行及金融機機工作,掌管信用卡及借貸部門。

 

紡織金融環保 交織多彩人生

Erica昔日是「中環人」,曾於美資銀行、金融機構及中資銀行工作,每天穿高跟鞋上班,沒料在人生下半場換上防水鞋,步進紅樹林,了解自然生態。

她說,本身修讀紡織及成衣市場學,那時正是本港紡織業黃金年代,其後轉戰銀行界,適逢本港金融業飛騰,自己亦成就一番事業。那時候每日下班後都會約同事、行家到蘭桂坊的酒吧飲酒聊天,她特別指出,「最記得自己當年踏着3吋紅色高跟鞋,在蘭桂坊來來回回截的士的情景。」

現時她創辦煉石科技,籌劃種植紅樹林固碳的項目,屢到紅樹林區視察。對自己卸下高跟鞋,踏足泥濘紅樹林的轉變,她自言感恩,遇上本港紡織及金融業的黃金年代,亦希望未來能在減碳擴綠的事業上作出貢獻。

記者:關英傑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