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養老保險體系「第三支柱」的重要制度設計,一項可能影響中國人後半生的重要政策——個人養老金制度,2024年12月15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實施。
個人養老金是指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的制度。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每年繳費上限為12000元(人民幣,下同),繳納的資金由個人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封閉運行,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目前,基本養老保險是中國民眾退休後生活的基本保障;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是養老第二支柱;個人養老金則可視作有益的第三支柱。如果再算上養老保險須強制搭配的住房公積金,官方推出的養老保險體系可謂是品種繁多、越來越複雜。
其中,公共養老金(包括職工社保和居民社保)是最主要的養老金來源,覆蓋了近10億人。公開資料顯示,隨著支出壓力的日益增大,其替代率已降至45%,低於國際勞工組織設定的55%警戒線水平。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壓力不斷增大,因此,出台個人養老金制度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據最新公開的數據顯示,兩年來,個人養老金制度已吸引了超過6000萬人開戶。然而,儘管開戶人數眾多,但實繳實投情況遠不及預期,開戶熱、繳存冷,尤其對年輕人吸引力低。
收入較高的人群,因稅收優惠,對繳存個人養老金意願相對較強。但收入不那麼高的年輕人,尤其對稅前月收入不超過8000元的群體,個人養老金吸引力不大。相關數據顯示,90後的平均年薪主要集中在6萬至13萬元之間。較低的收入,在個稅起徵點基礎上加上專項扣除等,交不了多少個稅。每年存滿12000元個人養老金額度,很多年輕人實際上也難以享受到相應的稅收優惠。
另外,從觀念上看,年輕人的日常生活開銷、贍養父母及撫養子女等即時財務需求往往優先于養老規劃。但個人養老金賬戶要求賬戶封閉運行,封閉期長達數十年,缺乏應急退出機制,只有達到退休年齡時、喪失勞動能力等情形才能領取,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開戶繳存的意願。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靈活就業人員數量不斷增加,靈活就業人口規模龐大。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達到2億人左右,其中,外賣騎手達千萬人規模,行業平台主播及相關從業人員也高達160多萬人。據2023年阿里研究院的預測,2036年中國新型靈活就業者可能達到4億人的規模。
這部分年輕勞動者收入不穩定、流動性強,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意願都不足,漏保、脫保、斷保等現象突出,遑論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繳納個人養老金更是天方夜譚!
從更深層次來說,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中國的房價、教育費用、醫療費用等生活成本不斷攀升,年輕一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經濟和社會壓力,低收入、高物價、高支出的生活成本無法讓他們有餘款去儲蓄和投資,導致他們對退休前景感到愈發不確定。
年輕人都開始反思所謂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可持續性了,而管理者卻在不斷地創新、加碼養老金制度,這種創新是否能讓民眾廣泛地接受?是否能促使整個社會進步和體制改革?人們拭目而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