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經歷十年來最龐大的外部壓力、美國全力從中國走資,全力「吹」動「中國經濟見頂論」,實質性地升級貿易保護的措施。保護主義抬頭,不少國家,也主動挑起對華貿易摩擦。到11月份,部分國家就對華發起了171起貿易壁壘調查,數量遠超去年。加上全球經濟環境原來就不理想,整個中國經濟、尤其是在外媒的分析下,滿眼都是問題、問題、問題!房地產、境外旅遊和高檔消費品可以說是大崩圍,但是與之逆向而行的是基本內部消費反而更活躍,而且在表面上外商投資減少的製造業,卻在逆境中創造比過去幾年更好的成績,原因為何?
其一,近年來中國的財政支出結構已經變得更加有針對性,定向投資綠色經濟、民生領域、高技術等有利於民的行業。在去年的財政支出結構中,社保就業、教育這類民生領域一直佔據大頭。其中,社保就業、醫療的財政投入漲幅遠超其他類目,把政策和投資投向社會民生領域,可以引導經濟實現更加均衡健康的增長。
其二,在美國打壓下,中國企業更要針對弱項發展,結果是把障礙掃除了,業務反而能高歌猛進。半導體是最好的例子,由於受到美國打壓,所以整體上中國都在加快半導體的自我創新能力和製造能力,雖然在高端產品的發展、仍然受到眾多技術限制、發展速度仍然遠遠落後於美國,但在其他中低檔的芯片和半導體產業, 中國不但能取得成果,還轉換成更大規模的產品輸出。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預計為6300億美元增長19%。
根據12月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2024年前11個月,中國集成電路出口金額達1.03萬億元,同比增長20.3%;進口集成電路總值2.5萬億元,增長11.9%。
正如在學校讀書,很多時候成績如何並不判定於自己做得如何?而是和其他同學相比,你是否優秀?
今年4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研究起草了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行動方案,政策涉及的重點領域建設,就是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性,對於一些卡脖子的領域,要重點突破。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增長13.2%,到今天,新能源汽車國內滲透率在50%以上。另一個工業數據的亮點就在於高科技制造業增加值增速高於傳統工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佔主要企業比重達到了34%,連續20個月保持在30%以上,增值幅度增長7.4%,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42.7%。
前不久,工信部公布了第8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加上此前認定的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總體數量已經達到了50個行業共999家,單項冠軍企業數量呈現上升趨勢, 這些企業除了在國內處於領導地位外,還必須位於全球前三名。當中有新能源、半導體等戰略產業的核心供應鏈,以及新型儲能、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其中第8批名單中排名前3的行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正是這樣的變化,成為了外部衝擊下,新能源、半導體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有力支持。
但是,和平崛起,提升自主能力是中國的本意和希望,但不能將希望寄托於對手的務實和理智。正如上面提及的單項冠軍,其中超過250家在美國的制裁名單之上。同時,地緣政治的威脅和壓迫,有增無減。
最近,就隨意地閱讀新聞,也看到炸彈處處。
上個月,阿爾巴尼亞一名 14 歲的小學生於 11 月被一名同學刺死,引發人們對社交媒體對兒童影響的擔憂,阿爾巴尼亞周六宣布對流行的短視頻應用 TikTok 實施為期一年的禁令。總理拉馬在會見來自全國各地的家長團體和教師後表示,這項禁令是讓學校更安全的更廣泛計劃的一部分,將於明年初生效,他同時指責社交媒體,尤其是 TikTok,助長了校內校外青少年的暴力行為。
表面上,這則新聞很清楚,社交媒體也常見同類事件,但問題是:TikTok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肇事者或受害者擁有 TikTok 賬戶,而且多份報告實際上證實,導致這起事件的視頻是發布在另一個平台上,而不是 TikTok。
日前,全球第二大開源代碼托管平台 GitLab 宣布,將停止為中國大陸、澳門和香港的用戶提供 GitLab.com 賬號服務。GitLab 此次停用中國區服務,表面上上是推動GitLab 在中國的獨家合作伙伴極狐,視之為本地化進程的一部分, 但現實上極狐為中國市場提供的 GitLab 開發平台,獨立於 GitLab.com 運營,且不共享任何基礎設施或數據,仍然排除不了迫使中國科技和外界脫鉤的目的。
今年11月17日,瑞典哥特蘭島和芬蘭赫爾辛基與立陶宛和德國之間的兩條電纜被損壞,中國散裝貨輪「伊鵬3號」被指涉嫌破壞2條海底電纜,一度還聲稱被瑞典當局通緝。但事實是,該艘貨船受中方通報後,在丹麥和瑞典中間的卡特加特海峽停泊超過一個月。經過四個國家的人員共同監督完成檢查後,這艘船就繼續駛向目的地。
C-Lion 1在不到一周已經完成修理,另一條Arelion通訊電纜則已頗為老舊,過去也曾發生運作失靈,通常與船隻航行的錯誤有關。但嫌疑彌清後卻仍然受質疑,瑞典指其官員未有參與檢查,美國繼續指被疑割斷電纜。
最後,英國經濟停滯和一個亞裔人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