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北上打工實況 月儲逾萬 年半還清廿萬Grant Loan 「明年月薪連補貼可達2.9萬」

內地一職難求,許多「雙一流」高校、甚至QS前100名校畢業生紛紛在社交平台上感嘆找不到工作,還有倫敦帝國學院畢業生稱金融行業完全無offer。在職者也常抱怨職場等級觀念嚴重,除了互聯網行業996文化、「內卷」嚴重外,各行各業周末加班也成常態。更「地獄」的是,工作壓力加大的同時人工還在降低,許多畢業生好不容易考上公務員,也發現處處減薪,因此令不少內地人嘗試赴港求職。另一邊廂,港人自通關後掀起北上消費熱潮,更有一批青年參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認為北上打工可以有相對較低的生活消費,以及更大更好的居住環境。

騰訊總部員工的工餘生活

在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的Jim來到騰訊後,發現騰訊工餘生活非常豐富,大樓設有乒乓球、網球、跆拳道、動感單車、普拉提(Pilates)等設施。
在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的Jim來到騰訊後,發現騰訊工餘生活非常豐富,大樓設有乒乓球、網球、跆拳道、動感單車、普拉提(Pilates)等設施。

 

騰訊總部內的籃球場。
騰訊總部內的籃球場。

 

騰訊總部內的乒乓球場。
騰訊總部內的乒乓球場。

 

訪問當天,又恰逢內地演員虞書欣和丁禹兮來騰訊「掃樓」,令工作大樓突然變成一個大型追星現場,走廊周圍都擠滿了人。
訪問當天,又恰逢內地演員虞書欣和丁禹兮來騰訊「掃樓」,令工作大樓突然變成一個大型追星現場,走廊周圍都擠滿了人。

 

騰訊設有攀岩場,訪問當天周邊都聚滿了人。
騰訊設有攀岩場,訪問當天周邊都聚滿了人。

 

騰訊職能系統人力資源總監Jessica指出,目前騰訊已有逾100位港人員工,許多同學最初都會預設內地會否競爭很大且有職場政治,但後來發現人際關係反倒像學校一樣簡單。
騰訊職能系統人力資源總監Jessica指出,目前騰訊已有逾100位港人員工,許多同學最初都會預設內地會否競爭很大且有職場政治,但後來發現人際關係反倒像學校一樣簡單。

 

據騰訊人力資源介紹,騰訊學院有100多種學習資料,一些港人也會覺得這裡節奏很快,但更多是覺得充實,「他們非常願意在下班後學習更多東西。」
據騰訊人力資源介紹,騰訊學院有100多種學習資料,一些港人也會覺得這裡節奏很快,但更多是覺得充實,「他們非常願意在下班後學習更多東西。」

 

騰訊校園招聘負責人Felicia表示,計劃中騰訊招聘包括技術類、設計類、市場營銷等各類崗位,但從錄用比例來看,參與項目的港人更多在創新類的項目,如產品運營策劃、項目運營管理等。
騰訊校園招聘負責人Felicia表示,計劃中騰訊招聘包括技術類、設計類、市場營銷等各類崗位,但從錄用比例來看,參與項目的港人更多在創新類的項目,如產品運營策劃、項目運營管理等。

 

支持大灣區就業 政府津貼萬元

政府從2021年開始試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按規定以不低於月薪18,000元,聘請及派駐香港的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城市工作及接受在職培訓,其中勞工處將向企業發放每名參與青年每月10,000元津貼,為期最長18個月;而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的Jim就是其中一員。

Jim在香港工作兩年後,選擇參與計劃及加入深圳的騰訊集團。她告訴《星島頭條》記者,在騰訊的工餘生活非常豐富,大樓設有乒乓球、網球、跆拳道、動感單車、普拉提(Pilates)等設施,而且騰訊員工平均年齡29歲,有一種大學campus的感覺。

記者去到騰訊大樓後,亦看到全是年輕人面孔,大家似乎也不用一直待在辦公桌,反而可在各種沙發休息區、咖啡區討論工作,氛圍輕鬆隨意。訪問當天,又恰逢內地演員虞書欣和丁禹兮來騰訊「掃樓」,令工作大樓突然變成一個大型追星現場,走廊周圍都擠滿了人。

騰訊聘逾百港人 提供生活導師

騰訊職能系統人力資源總監Jessica指出,目前騰訊已有逾100位港人員工,許多同學最初都會預設內地會否競爭很大且有職場政治,但後來發現人際關係反倒像學校一樣簡單。據她介紹,騰訊學院有100多種學習資料,一些港人也會覺得這裡節奏很快,但更多是覺得充實,「他們非常願意在下班後學習更多東西。」

Jessica表示,所有校招生步入職場,無論他來自哪裡,都要經歷從學生到打工仔的轉變,因此騰訊為每個學生都配備不止一位導師,包括工作和生活導師等,通常部門秘書也會帶新員工適應公司的衣食住行,向她們介紹在哪裏租房、周末去哪裡玩、參加哪些協會,這些都有利於他們融入。

港青北上打工實況 

香港00後Francis今年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文系畢業後,亦通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到中山從事外貿工作。
香港00後Francis今年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文系畢業後,亦通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到中山從事外貿工作。

 

由於工作比較特殊,他每日需早上6點上班,但騎電動車10分鐘已到達公司,3點半下班後健身、回家煮飯。
由於工作比較特殊,他每日需早上6點上班,但騎電動車10分鐘已到達公司,3點半下班後健身、回家煮飯。

 

為緩解孤獨感,更還養了一隻小鸚鵡。
為緩解孤獨感,更還養了一隻小鸚鵡。

 

另一位香港95後青年周盼,2019年從香港都會大學畢業後在中華煤氣從事外貿工作,但2021年行業受疫情、國際航運等影響,又恰逢大灣區就業計劃試行,便於2021年3月參與計劃。
另一位香港95後青年周盼,2019年從香港都會大學畢業後在中華煤氣從事外貿工作,但2021年行業受疫情、國際航運等影響,又恰逢大灣區就業計劃試行,便於2021年3月參與計劃。

 

計劃結束後,周盼獲得在前海亞諦加速器擔任總裁助理的機會,做港澳青創企業孵化工作。
計劃結束後,周盼獲得在前海亞諦加速器擔任總裁助理的機會,做港澳青創企業孵化工作。

 

00後到中山工作 月儲13,000元

除騰訊外,還有許多大灣區企業參加計劃。香港00後Francis今年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文系畢業後,亦通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到中山從事外貿工作。由於工作比較特殊,他每日需早上6點上班,但騎電動車10分鐘已到達公司,3點半下班後健身、回家煮飯;為緩解孤獨感,更還養了一隻小鸚鵡。

據他介紹,目前人工逾18,000元,和同事兩個人合租一個3房1廳單位,面積逾千呎,以一個人計月租1,200元,再加上日常和養鸚鵡所需支出,一個月可儲下13,000元。

95後工作年半 償還20多萬學貸

另一位香港95後青年周盼,2019年從香港都會大學畢業後在中華煤氣從事外貿工作,但2021年行業受疫情、國際航運等影響,又恰逢大灣區就業計劃試行,便於2021年3月參與計劃。

他表示,過去住在新界北區,從家到灣仔上班都需3小時,而在深圳每日花10元就可搭滴滴到公司,「我寧願把時間花在加班,也不想花在通勤上」;且過去在香港住公屋,一家三口住約300呎,但現在一個人住在2房1廳,每月租金僅1,600元,「整個上班體驗蠻好的。」人工方面,他稱有2萬多元,之前在港2年都未有儲蓄,但在一年半計劃期間,已經還了20多萬元學貸(grant loan)。

18個月計劃後 靠經驗成功轉工

在計劃初期,周盼也未想清楚18個月後的去向,但認為至少18個月內的薪資可以得到保證,同時這段履歷也有助於未來。由於受惠於政策,他自己也開始義務幫助其他香港青年求職,並組織逾5,000人的大灣區青年微信社群,助青年更好融入內地生活。計劃結束後,周盼獲得在前海亞諦加速器擔任總裁助理的機會,做港澳青創企業孵化工作。

通過問卷調查,周盼追蹤訪問了105位21年第一屆的參加者,其中50%留在港澳以外大灣區城市發展,超過90%同學留在大灣區城市,91%同學了解或享受政策福利。在他看來,這18個月能給港人一筆啓動資金,在計劃結束後也可以用這些經驗,不靠政策本身就可以拿到一個合適薪金;同時很多選擇回港的同學,在內地電商和新媒體等累積經驗後,都很易找到工作。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

勞工處指出,行政長官在今年的施政報告宣布優化「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措施包括由2025年起把參加「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資格放寬至29歲或以下及持副學位或以上學歷,而向企業發放津貼的上限則上調至每月12,000港元。
勞工處指出,行政長官在今年的施政報告宣布優化「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措施包括由2025年起把參加「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資格放寬至29歲或以下及持副學位或以上學歷,而向企業發放津貼的上限則上調至每月12,000港元。

 

此外,也有網民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在計劃「中伏」。
此外,也有網民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在計劃「中伏」。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文雅靖表示,是否可以增加一些年限,比如說變成5年等。,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文雅靖表示,是否可以增加一些年限,比如說變成5年等。,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紀緯文則分析道,宏觀願景層面來看,該計劃鼓勵香港和內地區域融合。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紀緯文則分析道,宏觀願景層面來看,該計劃鼓勵香港和內地區域融合。

 

他稱「大灣區就是很大的機遇」,可以讓青年把目光放大一點。「香港從來都是流動的」,不會單純因這一個計劃,香港就變為人才沙漠了。
他稱「大灣區就是很大的機遇」,可以讓青年把目光放大一點。「香港從來都是流動的」,不會單純因這一個計劃,香港就變為人才沙漠了。

 

明年優化計劃 薪金可增至2萬

勞工處指出,行政長官在今年的施政報告宣布優化「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措施包括由2025年起把參加「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資格放寬至29歲或以下及持副學位或以上學歷,而向企業發放津貼的上限則上調至每月12,000港元。

周盼還補充,明年補貼後的工資可達2萬,再加上深圳人社局2,000元生活補貼,即企業在維持成本相若的情況下,港青可拿22,000元;若港青在前海工作並繳納社保,可以獲得額外補貼,例如碩士可多7,000元公司社保,總共至少可達29,000元。

網民分享「中伏」 細公司易炒人

不過,並非所有參與計劃人士也找到方向。Francis表示,自己來到中山後,最初擔心「到底要如何在陌生城市生活,發展自己的事業」,後來發現中山大部分用粵語溝通,同時以前有內地生活經驗,可以比較方便融入中山生活。不過他稱大灣區計劃更多面向深圳或廣州,他也有試過深圳、但無音訊,競爭比較大,自己還處於一個探索的階段,「雖然說現在已經適應,但是我不是很明確未來的道路。」

此外,也有網民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在計劃「中伏」,他稱該計劃大多是扶持小公司,自己去的第一間公司規模就很小,「企業文化那叫一個壓榨」,工作了一個星期marketing就被裁,後來公司也陸續將計劃內請來的人裁清;第二間公司做財務貸款,除無償加班外,還要上5.5天班,後來亦因辦公室政治被裁掉。

騰訊等龍頭企業 招聘人數趨少

勞工處數據則顯示,試行計劃、2023年度計劃及2024年度計劃(截至11月)分別接獲417間、278間及238間企業提供職位空缺,以及分別接獲1,091份、718份及381份入職通知,企業參與計劃及青年獲聘的數目受經濟情況、企業人力需求及青年的就業機會等因素所影響。

周盼亦觀察到最近官方數字在遞減。他稱龍頭企業招聘人數越來越少,如騰訊第一年招了7、80個,今年可能才20人不到;中銀、滙豐等當時以上百人規模來招,現在也越來越少。他認為,政府可以引入更多企業,「其實有些企業本身都在招聘香港人,且完全符合計劃,但很多都還未參與計劃。」

港人具語言優勢 惟求職不夠主動

騰訊校園招聘負責人Felicia表示,計劃中騰訊招聘包括技術類、設計類、市場營銷等各類崗位,但從錄用比例來看,參與項目的港人更多在創新類的項目,如產品運營策劃、項目運營管理等。同時在招聘時,相比於學歷或學位,騰訊更看重的是軟性技能。至於職場差別,Jessica認為港人的語言和創新能力更強,Felicia亦指港人因本身生活和學習環境更國際化,更具溝通優勢;同時騰訊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公司,港人有中西方融合背景,能在更好的理解中國文化的同時,輸入一些較好的海外視角。

周盼亦觀察到,港人因英文相對好,更適合跨境電商外貿行業,且因簽證更方便,外派更便利。他稱目前深圳銀行業、互聯網、四大招人比較多,「研發技術這塊,目前可能比較少」。但在幫助約400位港青改簡歷後,他發現很多香港同學很優秀,但求職並沒有那麼主動,且比較學生思維,不知如何在內地求職。他稱他們更多是說「自己做了什麼」,而未注意如何在有限篇幅內讓HR看到和工作的契合度。

避免再就業 學者籲增計劃年限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文雅靖表示,聘用港澳青年的企業主要是大型國企央企;從效果來看,達到了讓香港青年更好融入大灣區的目的。以前都說香港人不知道內地一些政策是怎麼制定,港青來到內地通過親身接觸,就可消除一些刻板印象,同時也學習了內地一些做法經驗等。如果這個青年剛好也是一個創新創業的人才,就很容易聯繫香港跟內地資源,對創新創業的氛圍和未來新產業的發展帶來一些幫助。

不過她認爲,「很多人到內地工作可能還沒摸熟,他就必須要走了」,這就造成一個很尷尬的局面,要麼他們就只能接受公司給他提供的一個更低的薪酬,要麼就要回到香港重新找工作。

但人才計劃其實是有一定的扶持性,如果是香港特別優秀的同學,如律師、金融領域會計師等,他可能不會來申請這個計劃;而對競爭力沒那麽大的同學來說,實際上是過了一、兩年比較舒服的生活,又要面臨再就業情況。因此,她稱是否可以增加一些年限,比如說變成5年等。

更靈活安排 可設「工作假期」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紀緯文則分析道,宏觀願景層面來看,該計劃鼓勵香港和內地區域融合,讓香港青少年認識國家,建立民族觀念的工作;現實層面而言,則涉及到香港和內地大灣區城市就業市場、薪酬水平和物價目前還有明顯的差距。但目前香港青少年對內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了解還不算充分,因為沒有親身去了解過,因此該計劃頭一兩年可能吸引的不是香港土生土長的年輕人,反而是比較多擁有內地背景的香港人;另外從公共行政角度開看,目前還是計劃初期,最初有不達標的情況都是合理的。

對此,為促進香港青年和大灣區人才交流,他建議政策上應以更靈活的設計和安排來實現目標,「現在似乎比較單調」。他稱現在青年人很多都是斜槓青年,更喜歡探索,而不喜歡固定一份工作,所以他稱是否可以開設3個月或半年的大灣區工作假期,比較靈活地安排青年人去大灣區不同城市,如去江門看漁農業、去廣州了解快遞業、去松山湖看看高新企業等,給青年人探索的機會;另外,他稱是否可以打包勞工政策一併執行,如現在也同時鼓舞港青來前海創業,是否可讓港青到前海的創業公司打工,給這些創業公司更多優惠和便利。

「香港從來都是流動」 不會成人才沙漠

紀緯文又稱,人人都是機會主義者,哪裡有機會就去哪裡。內地人可以去北上廣深找機會,但香港人很多都是在九龍、新界、港島跑來跑去。現在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該政策鼓勵港青可在其他城市得到更好發揮,比如一心想搞農業的青年,香港機會也沒那麼多;而對於想搞高科技的青年,「可能我不需要跑到硅谷那邊去了,我跑到華強北就是了」。

因此,他稱「大灣區就是很大的機遇」,可以讓青年把目光放大一點,根據自己興趣,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而不一定留在香港了。至於香港是否會人才流失,他稱社會每個地方都需要人才,但並不是甚麼人才都要。人才裡有很多類型,香港和大灣區未來發展需要看自身產業結構和產業戰略是甚麼,如香港發展金融業後,過去所需從事製衣造鞋的第二產業勞動力可能就要去珠三角。因此,「香港從來都是流動的」,不會單純因這一個計劃,香港就變為人才沙漠了。

記者:付佳琪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