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鐵列車駛入車站,還是從月台開出時,空氣中總會發出一股氣味。紐約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地鐵月台上的空氣可能不利健康,因為其中含有微小、幾乎看不見的鐵顆粒,這是煞車、車輪和路軌之間摩擦的不可避免結果。
據《紐約時報》報道,研究指出,雖然紐約市等大城市一直推廣公共交通是「減少交通擁堵並改善空氣品質的方法」──但事實上,地鐵系統內的空氣品質很差。
首席研究員阿札德(Shams Azad)表示,有些監測站的濃度比世界衛生組織指引值高出15倍。監測站的顆粒平均集中度為150至200單位,而世界衛生組織限制為15。
他指出,污染最嚴重的車站是1號車的168街夾181街,有550至600個顆粒單位。阿札德把高讀數歸咎於該車站的通風不良。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模擬了全市472個地鐵站中除43個地鐵站外的300萬通勤者從家中到工作的出行模式,在每條線上往返以測量顆粒濃度。他們使用手持式測量設備,讀取地鐵車廂內的空氣讀數,並模擬在月台等車和轉乘的時間,停留5到15分鐘進行測量。
研究發現,惡劣的空氣對低收入工作乘客的影響尤其嚴重,尤其是西裔和非裔乘客,他們的通勤時間往往更長,需要在換乘次數更多。
阿扎德表示,研究中測量的顆粒對健康的長期影響尚不清楚,「但我們從其他研究中,看到顆粒對健康有害。」根據於8月發表在期刊《Plos One》上的一項研究,稱顆粒物「可以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吸入後很容易進入血液」。
大都會捷運局(MTA)對這一項「基於多年數據的回收研究」提出質疑。阿札德現在是哥倫比亞大學氣候學院的博士後研究科學家,他指出,這項研究的測量是於2021年和2022年進行。
MTA發言人表示,當局經常使用列車和移動清洗裝置對月台進行清潔。她指出,40%監測站位於室外,研究顯示這些監測站的讀數明顯較低,其中布碌崙F車上幾個車站的讀數略低於20個夥粒單位;在其他線路上,許多開放式月台的也只錄得29個夥粒單位。
此外,發言人也對該調查的方法提出質疑,因為世界衛生組織的測量涵蓋了24小時,而研究中的測量時間要短得多。她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污染是由化石燃料引起,而地鐵的情況並非如此。
當局發聲明回應表示,「每一位認真思考的人都知道,公共交通是化石燃料的解藥,這也是紐約市成為最環保城市的原因之一。公共交通是所有社區人民公平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