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報道,據紐約市兒童倡導者協會稱,在上學年,紐約市至少有14.6萬名公校學生──約1/8人沒有永久住房,這一數字創歷史新高,比前一年增加了23%。該組織表示,幾乎所有遊民學生,要麼住在市收容所,要麼暫時與朋友或家人住在一起。
去年,當兩子之母貝爾特蘭(Jessica Beltran)位於布碌崙的公寓發生火災時,她帶著兩個孩子搬進了遊民收容所,同時考慮下一步行動。37歲的貝爾特蘭女士曾在醫療和牙科診所擔任接待員,但由於無法為患有自閉症的5歲兒子找到托兒服務而失去工作。火災把他們趕出家一年後,至今仍在努力收集申請政府補助住房的文件。
貝爾特蘭說,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洪水、火災、失業──只要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就會導致一個人無家可歸。在紐約市,兒童數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全市最大遊民收容所營運商Win的執行長柯魁英(Christine Quinn)表示,「這些數字令人震驚,坦率地說,這是對紐約市這麼多兒童生活在收容所的直接控訴。」
近年來,由於越過南部邊境的移民湧入,紐約市的住房系統變得緊張。但柯魁英強調,這只是其中之一因素,「他們會把遊民問題視為移民問題,但事實並非如此,以如此說法來淡化局勢,這是不正確和危險之舉。」
根據州教育廳數據,紐約市遊民學生人數已連續9年超過10萬人。在持續的住房危機中,這一數字仍然很高,可用的公寓很少,很難找到負擔得起的選擇。
市教育局發言人在聲明表示,遊民學生問題是「持續的優先事項」。聲明指出,「每個學生都應該接受高品質的教育。為了支持孩子,我們長期以來建立了許多關鍵支持,來幫助臨時住房中的學生和家庭,當中包括交通、輔導,以及獲得食物、衣服和衛生用品的服務」。
紐約兒童權益倡導組織主任普林格爾(Jennifer Pringle)表示,大多數最終進入收容所的家庭,將停留大約一年半。
令人關注的是,童年無家可歸有很多後果。州數據顯示,這對有色人種兒童產生了巨大影響,94%收容所學生為非裔或西裔,35%是非英語學生。柯魁英指出,遊民兒童成年後更有可能繼續無家可歸,而且高中畢業率也較低。
普林格爾指出,市遊民服務局把約40%家庭安置在孩子上學所在行政區以外的收容所。這是造成缺席等中斷的主要原因:在2022-23學年,紐約市超過一半遊民學生長期缺席,每10個教學日中至少有1日缺席;每32名遊民學生中就有1人被停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