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戲劇

熊式一用英文寫成舞台劇《王寶川》(《Lady Precious Stream》)的有關文章,早年在人物雜誌上是有看過的。此劇上世紀三十年代在倫敦、紐約舞台先後上演,據悉轟動一時,其來龍去脈則所知不多。

  待看過鄭達著作《熊式一:消失的「中國莎士比亞」》(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2),才知道這位對中國古典文學極有研究、舞台藝術有獨特見解學者,怎樣把王寶釧的京劇故事用英文書寫成舞台劇,取名《Lady Precious Stream》(中文「釧」改成「川」),然後在倫敦、紐約上演。後來《王寶川》也曾在香港上演,同樣叫好叫座。

  一切得由熊式一年輕時代說起,那時的他已愛上翻譯,也愛看西方舞台劇。

  1929年富蘭克林《自傳》在中國出現,翻譯者是只有十七歲的熊式一。

  半個世紀後,熊式一在他的《回憶錄》有這幾句:「這小小的一本《自傳》,如同精神伴侶,如同生活中的《聖經》,伴隨著自己,『治學處世』,沒有一刻不想學富蘭克林,遵循他的遺教。」

  熊式一又翻譯了巴蕾的《潘彼得》(《Peter Pan》)。然後他把傳統京劇《紅鬃烈馬》改編成英語舞台劇《王寶川》。在紐約上演時,《紐約時報》稱他為「中國莎士比亞」。

  倘若說同期的京劇大師梅蘭芳,在西方舞台透過他的「身體語言」,展示京曲魅力,熊式一的《王寶川》,台上演員用英語述說王寶釧故事,說得動聽、感人。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