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法官必須承擔他們裁決的後果
最高法院削弱地方法院制衡總統違憲行動的能力
《華盛頓郵報》社論:
譯:曾維燊
美國最高法院於週五就一宗案件作出裁決,該案源於總統特朗普試圖廢除出生公民權的行動。然而,這項裁決的影響遠不止於此重大議題。法院此次限制了地方法院法官阻止總統非法行為的權力,即使當任總統明顯違憲,法官也被削弱了行使禁制令的能力。
既然如此,大法官們就必須對此承擔後果。這次裁決令地方法院無法有效制衡白宮的違法行為,意味著未來若總統試圖踐踏美國人民的基本權利,最高法院自身就得挺身而出、迅速行動,明確且果斷地作出干預。
社論板認為,這項裁決大幅改變聯邦司法體系長久以來的平衡。以往,當總統或聯邦政府機構發佈違憲政策時,地方法院有權頒佈全國性禁制令,即時叫停該政策,保護所有人不受侵害。而如今,法院以程序理由,削減了這一權力。這不僅可能讓違憲命令持續生效數月,甚至可能使部分人權保障在訴訟期間遭到踐踏。
裁決源自特朗普政府一項政策,試圖取消美國境內特定人群的新生兒的出生公民權。這一做法明顯違反憲法第十四修正案,而下級法院一度頒令叫停。但如今的裁決,卻可能讓類似政策在法庭程序未走完前繼續實施。
社論板強調,司法機構的責任不只是審理案件,亦包括守護憲政秩序。在下級法院的手被綁住的情況下,最高法院就必須承諾,一旦總統權力濫用明顯且迫切,他們就不能再袖手旁觀。否則,美國人民將無從尋求即時保障,整個法治機制也將陷入危機。
以上翻譯內容取自《華盛頓郵報》之公開報導,僅為華語讀者提供主流媒體之新聞論述、社會輿論及文化觀點等參考。其所載立場與觀點,並不代表星島日報、星島中文電台及編輯本人之立場。